反倒是秦將軍,年少成名, 威名赫赫, 與和晉倒是良配。
若說和晉貴為大闕公主,身份貴重, 這對於旁人來說或許是個優勢,可對於楚霽來說, 卻絕非上佳之選。
楚霽的目標是逐鹿中原, 若有一日他當真登上大寶,還能讓身為異國公主的和晉占著正室的名頭嗎?
可大闕王也絕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做妾。
到那時, 兩廂為難間,才真是壞了情分。
都說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大闕王也是如此。
更何況,他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女兒的幸福,大闕的萬千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好在,看和晉的反應,對於這位秦將軍也是十分滿意的。
可大闕王笑意滿面之時,楚霽卻暗自皺了皺眉。
聯姻一事,大闕王大可私下與他,與秦縱商議,不必在諸事未定之時,便拿到這大殿中來說。
那一句「若是楚大人同意,日後大闕定然鼎力相助。」擺明了是把秦縱看做是他的附庸,是可以拿出去作為「交換」的存在。
如此這般攤開來堂而皇之地講,只怕是大闕王心中已然認定,他楚霽會為了和大闕長久的合作,應下這門婚事。
甚至隱約的,還有幾分脅迫的味道。
大闕王並未察覺楚霽的不快,反而問道:「不知楚大人意下如何?」
這都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秦縱年幼失祜,自十五歲起便跟在了楚霽身邊,又擔著主公的身份,在大闕王看來,楚霽是唯一能做主秦縱婚事的人。
在某種程度上,大闕王想得的確沒錯。
可回應他的,是楚霽似笑非笑的臉。
說實話,楚霽心中雖不喜,卻也明了,大闕王會如此想如此做,是站在一個君主,一個父親角度上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秦晉之好」四字,雖然在今日已被衍生成為單純的永結姻緣之好的意思,但這個詞語的誕生之初,便飽含了政治的意味。
今日坐在這裡的,換了楚霽之外的任何一個人,都會答應。
這是一位有野望的有遠見的主公,會做出的必然選擇。
可偏偏,楚霽是不同的,正如秦縱所想,哪怕他們只帶了騎兵千人,依舊有讓大闕天翻地覆的資本,只是少不得要吃些苦頭罷了。
喧鬧的宴會突然沉寂了下來,眾人面面相覷,都不敢看兩個上位者之間無言的爭鋒。
鮮于博也隱隱有些後悔。
舅舅想要讓和晉與秦縱成親一事,他是知曉的,也是贊成的。
他想著,再如何,秦縱和楚霽也不可能真的成親吧?
一個是手握兩州的主公,一個是執掌兵馬的將軍,兩人必然是要娶高門貴女的,哪怕是為了問鼎中原,他們也必須這樣選擇。
而集大闕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和晉公主,當真可稱為上上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