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霽搖頭笑笑,領著一大家子進了滄州城。
九月十五,大吉,諸事皆宜。
天朗氣清,萬里無雲,建國大典如期舉行,卓詢之親自擔任司儀。
殿宇巍峨,延王宮的中軸線位于丹鳳門上,穿過龍首渠的御橋走到廣場盡頭,是楚王宮的主殿,太和殿。
太和殿左右兩側的坡道宛如金龍垂尾,盛大輝煌。此時的坡道上楚字旗飄得張揚,文武百官按照品階在坡道上次第排列。
他們有的從一開始就是楚霽的擁躉,是他的摯友親朋,楊佑、姜木、蒯息、蒯民、蒯信、薛正、洪瑞……
他們有的半路追隨楚霽,一直走到今天,也獲得了楚霽的信任和器重,卓范、萬魯、黃鈞、劉為、趙恆,甚至是張舜之、白鑫……
但最多的,其實是科舉取士,可稱為楚霽門生的官員們,他們從會試中脫穎而出,懷揣著經世濟民的理想,成為了楚霽扶綏萬方不可或缺的人才。
「樂奏始平之章,迎蒼天!」
吉時一到,卓詢之出列,主持大典。
禮樂聲起,楚霽身著冕服,從楚王宮昭享門出,步入圜丘壇,手持玉圭,一步步地步入上層,跪拜蒼天排位,為祭天告祖之意。
禮畢,楚霽轉身,背對祭壇,面朝群臣。
「吾王楚霽,惟漢中之君。北定大闕,南歸奚州,使海內土疆,免於分崩。文武百司、眾庶黎民,合辭勸進,尊爾為王。今祭告天地,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楚!」
在卓詢之抑揚頓挫的宣告中,百官眾臣行三跪九叩之禮。
「吾王萬歲!」
楚霽立於玉階之上,耳邊聽得山呼萬歲,心中五味難以言說。
近十年夙願得成,楚霽緊握著手中玉圭,秋日的暖陽斜射下一道光,照耀在楚霽的指節與玉圭交界處。
我要給這天下海晏河清,萬里同風。
祭天禮畢,便是封賞功臣。
楚雩和楚霄分別被封為成國公和安國公,為從一品公爵。卓詢之為天下文樞,又曾為大雍帝師,楚霽任命其為從一品太子太傅,只是現如今楚霽膝下無子,他便兼理科舉之事。
楊佑為尚書省主官尚書令,官居正二品,黃鈞為中書令,另有一人是上屆科舉狀元,被任命為侍中,分別為門下省、中書省主官,與楊佑互為制衡。
設六部尚書,卓范為禮部尚書、蒯息為戶部尚書、王超為工部尚書、趙恆為吏部尚書,其餘兩位尚書和二十四司官員亦早有安排。最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被楚霽任命為軍器署官員的班如,也是楚霽任下的第一位女官,成為了兵部庫部司的郎中,掌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