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她逼宮了前任皇帝,而是她這個皇帝,純粹是憑運氣得來的。
前任皇帝育有兩女一子,由於他們國家的皇帝會是誰全得看大乾選誰,因此這三個孩子,接觸的都是相同的教育。
大姐天資聰穎,是前任皇帝最滿意的繼承人;小兒子性格跳脫,但天生體魄強健,驍勇善戰;唯有原身這個排在中間的,不尷不尬,就是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當初三人一同去往大乾,由於大皇姐太過鋒芒畢露,且因長得貌美被太子看上了,因此為皇帝所不喜,而皇弟則是因為是個男子,先天就被宣文帝所猜忌,所以最終這個皇帝的位置,便落在了原身頭上。
宣文帝親自選的皇帝,青鸞國就是心裡再不滿,也只得捏著鼻子認了,連讓原身『病故』的想法都沒有,老老實實扶持她登上了帝位。
但原身能力確實普通,又有兩個出色的人最對比,自然便不怎麼得民心,朝堂當中,大姐為賢王,皇弟為德王,都有一批支持者。
主弱臣強,青鸞國內部自然就不怎麼安穩了。
而原身也沒用多大野心,登上皇位後反而覺得自己德不配位,數次上書希望大乾換個繼承人,也因為這個原因,讓朝堂上某些堅定的保皇派,也變得搖擺不定起來。
說實話,原身的這個神操作,簡直讓嫏嬛窒息,不管情不情願,這個位置都被你得到了,就算你主動退讓,又能得到什麼好結果?
更何況,你表現得越無能,大乾就越滿意,哪裡還會放過你?
真想退位,就應該努力造人,反正天高皇帝遠,到時候娃一生就死遁,做個富貴閒人,然後讓孩子登基,長姐和皇弟把持朝政,這種局面,相信大乾絕對是很樂意看到的。
不過現在這種局面,就得嫏嬛去面對了。
嫏嬛抓著頭髮想了想自己從竹簡上得到的信息,從表面上來看,無論是賢王還是德王都沒有篡位的想法,只是原身太過平庸,下的政令很多都被兩者反對,雖然最終的結果都證明他們的決策才是對的,但對原身這個當事人來說,她只看到了兩人處處與她作對。
如果他們真的表里如一,那肯定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嫏嬛也不能解決掉他們,不然民心必失,所以他們如果真的有不臣之心的話,嫏嬛只能通過外部戰爭來作矛盾轉移,然後在找到接任者後一步步給兩者挖坑,最終『身不由己』、『不得不』下令圈禁他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