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由於曾是青鸞國的百姓,不能隨意打殺,跟外頭的百姓也有沾親帶故的關係,所以一旦他們給百姓放行,亦或者是頭腦一熱,直接在府里行刺殺之事,那還真是防不勝防。
這種奇葩的制度,也只有在青鸞國,才有存在的可能性,畢竟太窮了,想隨意打殺一人,都得慎重考慮還買不買得到『新』的人。
而大臣們的妥協,幾乎便昭示著一個新的制度的開啟。
先是白紙被研究了出來,雖然只能勉強被用來書寫,但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嫏嬛見白紙生長出來後,便立即開始舉行科舉,這個科舉,跟後世科舉自然是有很大不同的,畢竟這年頭能認識字的都得是家底殷實的人家。
且為了科舉順利舉行,嫏嬛不得不捏著鼻子將這份蛋糕分出了些許,至少選出的人才中,有三層會是青鸞國皇親國戚的,閉著眼閱卷都得讓他們通過第一階段的考試,不然這群人面子往哪擱?丟了面子,這群人絕對會找各自理由反對科舉。
嫏嬛將科舉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段只考能不能認字,能不能寫出一些先賢典籍,卷面是否整潔;第二階段考數學,畢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不是說說而已;第三階段考的則是政治,遴選出理念跟她相合和能被她的理念影響的。
當然,其中文科特別出眾的,嫏嬛也會把對方收入門下,文人的嘴可不是說笑的,通過他們寫的詩詞歌賦,嫏嬛完全能被塑造成一個天生聖人,對底層和中低層那些覺得自己掌握了天下局勢,實則似懂非懂的人來說,簡直是個大殺氣。
於是就這樣,在青鸞國的第一年,嫏嬛便以積蓄為主,分化、拉攏,讓民間基本只認她這個皇帝,高層亦被科舉找來的士子不斷攻占,軍隊亦被嫏嬛所掌握,代價則是,德王死了。
對這個在軍事上有一定能力的德王,嫏嬛其實還挺想收攏進自己手裡的,只是跟被大乾嚇破了膽的賢王不同,德王從始至終都對皇位落到了嫏嬛身上而不滿,擁兵自重,雖然沒想殺死嫏嬛繼位,但要說他沒打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最關鍵的,賢王在大乾走了一遭後,只余後怕,而德王走了一遭後,卻生出了極大的野心,認為女人就該像大乾那樣,在家相夫教子,他在位期間朝堂上的女官,被擠走的不知凡幾。
尤其是他幾乎沒有掩飾對女子輕蔑的態度,早就讓許多女官不滿,於是德王在一日縱馬捕獵時,馬受驚之下,將他摔了下去,當場不治身亡。
嫏嬛覺得,德王的想法是很可笑的,舉國上下都認為原身這個皇位是靠運氣得來的,連原身都這麼認為。
但稍微動腦子想一下就清楚,這個皇位,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畢竟,大乾不希望附屬國的國王會是個野心勃勃之輩。
先皇教育子女時有沒有暗示賢王和德王『藏拙』嫏嬛不清楚,但當她將原身給一起派出去時,結果便早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