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知府瞧著麼兒天真無邪的臉,想到那個叫陶叔的人的供詞。
陶叔說,有一個人逃了。
那人自稱阮十八,從越京來是為了韓榆。
越京姓阮的人家不少,可能從他眼皮子底下逃脫的,也只有那一家。
楊知府不知阮十八......或者說阮家為何要對付韓榆,但他清楚,這件事不是他一個四品知府可以窺探的。
拍花子他可以隨意處置,與拍花子扯上關係的阮家,便是陛下也得給幾分薄面。
左右他已經遞摺子進京,且看陛下如何反應。
想到當年他初入朝堂時阮氏一族的煊赫,楊知府搖了搖頭。
阮氏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
兩日後,官府將陶叔等人的判決廣而告之。
這群拍花子草菅人命,根據供
詞和買賣人口的帳本記錄,起碼有上百人死在他們手裡。
根據大越律法,陶叔等二十八人斬首示眾,其餘十六人仗三百,流放三千里。
百姓們奔走相告,直言拍花子不得好死。
同一天,又有數十個拍花子落網。
這些人都是陶叔供出來的同夥,得知陶叔下了大獄,立即停止行動藏匿起來。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關鍵時刻會遭到隊友的背刺。
經過長達一日的審問,這些人也很快被斬首或流放。
楊知府一招殺雞儆猴,成功唬住了太平府一眾拍花子,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有動作。
百姓們對雷厲風行知府大人的愛戴更上一層樓,逢人就夸知府大人好。
家家都有孩子,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被無良拍花子拐走的不是自家孩子。
對於全體太平府百姓而言,好消息只一個。
可對於安平縣百姓而言,還有一個好消息。
第一批拍花子的判決下來,當天府城來了一群官兵,在眾目睽睽之下抓走了縣丞。
一問理由,原來知府大人幼子被拐是縣丞的手筆。
上一任縣令出事後,縣丞視縣令之位為囊中之物,不料半路跳出個程咬金,搶了本該屬於他的縣令一職。
縣丞恨上了褚大人,更恨上了舉薦褚大人的楊知府。
褚大人的兒孫在祖籍,縣丞無法對褚大人做什麼,就盯上了楊知府的孩子。
書齋里,書生們都在討論這件事。
「他在任這幾年,不僅貪墨了上萬兩
白銀,還給拍花子大開方便之門,就算有人因為丟了孩子報官,縣丞也會把事情壓下去,不讓上頭的人知道。」
「這種人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韓榆不置可否,向掌柜付了定金,拿著要抄的書離開。
頭頂烈日,韓榆沒走幾步就出了一身汗。
但他不敢用書扇風,生怕弄壞了,只能忍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