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縣衙借糧送糧的事兒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知道,衙門的人還去我村里敲鑼打鼓宣傳呢,結果你猜怎麼著我家老叔以為是衙門抓壯丁去挖河道,急急忙忙跑去山裡避難,結果摔斷腿,至今還躺在病床上呢。我今日就是進城給他抓藥的。」
「那你還不快去給你老叔抓藥」有好心人提醒道。
誰知那人卻抓了一把瓜子啃著,擺了擺手:「不急,不急,我要聽聽明先生說書呢,回去好好給我家老叔學一學,讓他躺在病床上好好樂呵樂呵。」
「這倒是不假,上回我進城趕集,正巧碰上明先生講『青知府治貪官』的故事,實在是大快人心,回去學與村裡的父老鄉親們聽,他們現在還聽得起勁兒呢。」
眾人紛紛附和,都盛讚知府大人是位好官,去歲明州府水災,也是他不遺餘力地把水災治好呢。
明先生見自己安排的託兒還沒開口,周圍的百姓們就自發地給知府大人歌功頌德,不由暗暗咋舌,心道這就是書中所說的民心所向吧。
再次開口時他的語調格外激昂:「崔知府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他一路從京城走來,看到了百姓的疾苦,見到了百姓們家離子散,心懷不忍,才有了各縣的借糧之策。官府糧食是儲備糧,其重要意義不用多說,知府大人頂著巨大的意義出借糧食,就是為了能夠讓鄉親們吃飽飯,鄉親們,你們可不要辜負了知府大人的一片苦心啊。」
「原來借糧之策是知府大人的主意,我還以為是縣衙的官老爺們想的法子呢。」
「可不是麼,咱們窮得叮噹響,全家只靠那幾畝地討生活,結果那些差老爺說借糧還要用地契,這誰不怕啊!萬一最後還不上糧食,那豈不是把地契都得賠進去」
明先生適時插了一句:「是你聽岔了,地契不是用來做抵押的,而是衙門根據地契評估你的償還能力,然後再據此租借糧食而已。就算是日後你償還不上糧食,衙門也不會要你們的地契的。」
「天底下竟然還有這等便宜的事要是大家都不償還糧食怎麼辦」
明先生就笑道:「地里結了多少糧食,一眼便知的是,若真有那等故意不還糧食的人,豈不是讓先人蒙羞再說了,你還敢欠官府的糧食」
眾人紛紛搖頭,他們一群老實百姓,哪敢欠官府的糧食不還啊,他們是借都不敢借呢。
老叔摔斷腿的那位老鄉就開口:「可是今年的糧食長勢並不好,我看啊,今年不一定能夠豐收,咱們還了官府的糧食,冬天照樣挨餓,還不如現在挨一挨呢。冬日若是吃不飽穿不暖,那是要死人的。」
這一說法得到大家的一直贊同,冬日挨餓的滋味太難受了,他們的一點兒也不想經歷。
明先生微微一笑,道:「大家不相信縣衙,難道還不相信知府大人知府現在都捨不得讓百姓挨餓,更別說到了大冬天了。大人總會想出法子讓你們過個好年的。」
大家已經有些被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