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代的軍功制在這些細節上能有更好的完善,不光是李廣這樣的將軍能有所終,底下的士兵也會更有奮戰的動力。
清朝的軍功制就很完善,首先是封賞,不光是賜爵與銀錢,更有抬旗、冠服、賜號等等各種花樣,包你滿意。
對於什麼樣的情況,作什麼樣的賞賜,也都分地很細緻,例如攻占城池時,不同規模的城池封賞級別不同,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爬上城牆的,封賞又各自有所不同。
這樣的軍功體系,面面俱到,對士兵積極性有很大的調動。】
漢武帝若有所思,本朝的軍功制承於秦朝,並有所修繕,天幕所言的封賞細則,倒也不失為一個鼓勵軍功的方略。
只是,老將李廣在他心中,用兵打仗的本事有一些,但是總是壞運氣,和衛霍二人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為何天幕屢屢提到「李廣難封」,是自己這些年埋沒人才了不成?
這句話是因何而起?
這話只是作為他心中的困惑,不便於當眾問天幕,擔心有損他在群臣心中的形象。
彈幕里也有人和他有一樣的想法,這些觀眾可沒有什麼偶像包袱,直接就大咧咧地問出來了:
[李廣真有這麼好嘛?人家衛霍是把匈奴殺了個片甲不留,李廣能和他們比?]
【李廣難封的說法之所以流傳千古,首當應歸功於司馬遷,他在編纂《史記》的時候,單獨為李廣立了一個《李將軍列傳》,並在寫這一段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他自身的際遇。
他以精湛的筆法訴說了李將軍的「懷才不遇」,以此抒發自己的志向,故而後世的文學作品也常常引用相關典故,使得李廣的形象成為了文藝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廣和衛霍當然不能放在同一個層次去比較,畢竟他在史冊記載中,軍功的確不算卓越。但拋開司馬遷的引導不談,人才的埋沒與軍功分配不合理也是有跡可循的,不能直接評判此人庸俗無聊。】
漢武帝瞭然,嘆道:「天幕所言有理,朕從未想過,朕大漢的軍功封賞竟有如此弊病。」
衛青出言撫慰道:「陛下不必過憂過慮,自堯舜至今,從未聽過清朝的名號,也沒有聽過編纂如此細緻的軍功制冊,想必已是……千年之後的繼任者,我輩不及也是難免。」
衛青也不知道清朝是多少年後的新興王朝,但是眼下來看,西漢應當不會再現秦的覆轍,後朝的疊代……說個千年之後應當不為過。
漢武帝道:「那便更要從中有所學,既是後世之人的智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天幕將後世之術泄與我大漢,是大漢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沉聲望向諸臣:「今日邀請遊園,本意是慶祝二位將軍班師回朝之餘,與朕的諸位心腹愛臣把酒言歡,不曾想驟現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