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兩位是金日磾和上官桀,這三位臣子共同輔佐幼主,統理朝政。
像這樣的託孤其實相當危險,一個做不好就可能讓整個國家落入奸臣的手中,甚至是直接江山易主,改朝換代。
事實上雖然沒有發生江山易主的情況,但是國家的實質最高領導人也已經不再是漢家的天子。
漢武帝計劃中三人互相牽制,可以維持時局的穩定。而他去世後也的確如此,霍光和金日磾互相多有謙讓,朝堂上一派欣欣向榮。
但是他沒有想到,他能算得了人心,卻算不了人命。金日磾輔佐幼主一年多,就因病去世,使得原本穩固而互相謙讓的三角權力結構發生了變化。
上官桀不服,起初他是比霍光官職更高的存在,那霍光憑什麼成為那個主攬大權的人?在漢昭帝十三歲那年,他和桑弘羊等人策劃了一起政變,向漢昭帝謊稱霍光叛變。
好在咱們小劉雖小,但是聰明還是一等一的聰明,察覺到其中的不對勁,並成功鎮壓了這一次兵變。
自此,霍光成了活到最後的一人,也成為了漢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可惜漢昭帝只活了二十年,就黯然退場,而且沒有留下子嗣,繼承人的挑選,就成了諸臣迫在眉睫的一個問題。
原本諸位大臣的意見是依照制度,先選漢武帝的另一個兒子,廣陵王。霍光看不上廣陵王這個當年就不被漢武帝的兒子,選擇了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登基了才發現這是個荒淫無度的昏庸皇帝。
於是霍光直接把他給廢了,然後在一眾可選的繼承人中,挑出了我們的漢宣帝,劉病已。
這裡我們也能看出霍光的大權在握。他甚至可以憑自己的喜好進行君主的廢立——能做到這個地步,他本人的取而代之是完全有可行性的。
此時大漢的存亡就完全依賴於霍光的個人素質與對漢室的忠誠度。
漢武帝賭贏了,霍光一直到去世,都在做漢家馬車兢兢業業的執鞭人,基本上沒錯什麼對不起漢武帝這份信任的事情。
但我們不能忽略其中隱藏的制度性禍患,大司馬在執掌內朝這個事兒,當頂上的皇帝是漢武帝、漢宣帝這樣具有霸道風度的君主時,確實不失為一項良好的政治制度,但是這太依賴於君主的個人能力了。
沒有哪個朝代能保證自家代代都是明君,這也是封建皇權家天下埋藏在骨子裡的弊端。
你看,在漢武帝百年之後,還是使得政權被外姓人攛掇,迎來了西漢的覆滅。】
「西漢的覆滅」一句話說出來,一下子滿花園一點兒議論聲都沒有了,整個花園幾乎能聽見一片葉子落在地上的聲音。
對於正處於朝代中興時期的君臣們來說,這幾個字怎麼看都覺得陌生而遙不可及。
打跑了匈奴,壓住了地方豪強,減免了賦稅,大漢怎麼還會滅亡?
聽天幕的語義,還是被外姓人盜走的。
這是一種何其不爭的死法!
「到底是何人?」漢武帝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