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痛心疾首道:「殿下,我的擔憂果然是真的,這次進宮,萬般兇險。」
李建成抬起一隻手,微微向下壓去:「且聽此畫再述,再做定奪。」
他隱隱約約有一個計劃在心中出現了雛形,但是還需要更多的情報細節來支撐。
【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勢力相比,李世民集團相對弱小許多,這次以下犯上的奇襲也準備地比較突然,但是李世民仍然在最大限度里做好了能做的事情。
他們兵分三路,一路是李世民本人帶著長孫無忌等九人去往玄武門埋伏,第二路由尉遲恭帶著秦王府七十二精銳騎兵隨後趕到增員,值得注意的是,這股力量也成為了後來成事的決定性力量。第三路是長孫氏的舅舅帶著率州府的吏卒和囚徒,去往芳林門接應,長孫氏,就是是未來的長孫皇后本人,也來到現場慰問士兵。
這裡我們看出,這既是一場有準備的戰鬥——八百勇士、玄武門的建成舊部叛向李世民、七十二精銳,都是李世民集團長期運作的結果。
同時這也是一場有些狼狽的政變,以李世民的英雄才略,竟要累得囚徒和妻子親陣,也能從中窺見這次行動的倉促和無奈。】
「玄武門的建成舊部叛向李世民?」李建成將這幾個字反覆咀嚼了一遍。
他之所以在前夜對李元吉按兵不動的建議未曾採納,有一大半的原因就是對自己舊部忠誠的信任。他向來是走這道宮門,從前也沒有發生過什麼,更不用說玄武門的左右屯營軍官是自己的舊部,怎麼看都算是自己的人馬——他李二能翻出什麼花來?
他不知道,玄武門之變中,他能夠什麼也不知道地一直走到靠近玄武門的地方才發現不對,正是因為這些了解內情的人沒有一個告訴他。
「孤身邊竟還有這樣多的賊人!東宮中的告密者,這又冒出來左右屯營的人!」李建成心中起了火氣,拳頭攥地緊緊的。
【六月四日黎明時分,秦王府的三路人馬開始行動,等到天光大亮的時候,毫無防備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出現在了玄武門外。
這一場兄弟鬩牆的劇目終於來到了最高潮的一幕。】
秦王府中,秦王與其餘九位幕僚皆是緊緊盯著天幕。
能夠對之前秦王與太子兩邊的爭端作分析並不算難,後世也許還只能從史料中反覆研磨鑽讀,才能有一個書角那麼多的推測,但是身處其中的未來君臣們對這些東西是再熟悉不過了。
他們最想知道的是天幕口中「玄武門之變」的結局。
今日一舉,究竟能否成功,又是如何成功的。
雖然如果細心地從前面天幕的語氣中進行分析,不難推斷出李世民就是笑到最後的贏家,但是精神緊張的秦王府眾人還是需要一個蓋棺定論的說法才能放心。
【李建成怎麼也想不到,玄武門這個他以為屬於自己地盤的地方,接下來發生戰鬥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為了自己拼命,他們要麼作壁上觀,要麼就是被李世民提前買通,在關鍵時候搖身一變,成為了死對頭秦王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