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得蘇轍很怕自己臉上口水沾的多了會長蘚。
如今蘇轍一口一勺肉糊糊,吃的是開心極了,小耳朵恨不得豎起來聽常嬤嬤說八卦:「……這幾日大概是大姑娘與大夫人吵嘴了,從前大姑娘都是陪著大夫人一同去正院給老太爺請安的,如今卻是一前一後。」
「奴婢差人打聽了一二,知道大姑娘勸說大夫人不再管家,大夫人卻不答應。」
蘇轍張大嘴巴,又是一口肉糊糊下肚。
他忍不住想,自己這個大姐姐看起來斯斯文文,沒想到倒是挺有主見的。
程氏也是這般想的:「人活著就為了爭一口氣,可也得看看這口氣爭的值不值當,若將自己身子都賠進去,實在是划不來。」
不光是下人們叫苦連天,連她都覺得府中的伙食差了一大截。
如今羊肉貴豬肉賤,自王氏當家後,她再沒吃過羊肉。
沒有羊肉也就罷了,頓頓都離不開豬肉,偏偏還是那等七分肥三分瘦的豬肉,每次吃飯時蘇軾的嘴巴撅的都能掛起油壺來。
從前府中主子很少用葷油,三房用的是菜籽油,蘇老太爺那兒用的是芝麻油,可如今齊刷刷換成了豬油。
從大廚房到三房的距離並不近,天一冷,菜送過來裡頭的豬油都凝固了,別說王氏瘦了,就連蘇洵與程氏都瘦了。
宋嬤嬤也跟著連連搖頭:「真是可憐了大姑娘。」
「大夫人帶著大姑娘他們回來,原是想給大姑娘說一門好親事,如今光顧著府中這些事兒,大姑娘的親事還沒影子了……」
連蘇轍都覺得王氏這是本末倒置。
他覺得這件事與自己沒多大關係,畢竟一樁樁在蘇軾看來仿佛天塌了的事與他毫無相干,誰叫他每頓只能吃肉糊糊?
但一日日下來,他發現蘇軾真的一不折不扣小吃貨。
因蘇老太爺的病,所以年前蘇轍就每日呆在三房,見蘇軾每日啟蒙回來嘴裡就叫著餓,一口氣能吃上兩個諸色夾子。
夾子是宋代特有的小吃,用筍或藕或茄子切成連刀片,裡頭夾上肉,蒸了或炸了吃。
蘇軾要求極高,就喜歡吃羊肉餡的,偏偏還要吃三分肥七分瘦的羊肉餡的夾子,更是要吃現蒸或現炸的,若是誰敢拿熱過的夾子糊弄他,他一準能發現。
惹得程氏是又好氣又好笑。
大廚房沒準備羊肉,不到飯點不准生火,好吃的蘇軾吃不到自己最愛的諸位夾子本就一肚子意見,原想著在除夕宴能大快朵頤,誰知道自己愛吃的炒螃蟹沒有不說,一筷子下去,這羊脂韭餅里的羊肉換成了豬肉,氣的他哇哇哭了起來。
蘇軾是放聲大哭,那叫一個驚天泣泣鬼神,嚇得正在給蘇轍餵肉糊糊的王乳娘手一抖,糊糊撒的他滿臉都是。
蘇轍:……
不就是羊肉沒了,至於這么小題大做嘛?
他都快十個月了,也就嘗過一次羊肉的滋味,還是蘇軾偷偷帶給他的,他有哭過嘛?
有其父必有其子,蘇軾這樣貪吃,蘇老太爺與蘇洵也是功不可沒。
他們想著王氏當家不易,從前王氏處處節省,他們並沒有說過什麼,但到了除夕這一天,他們父子兩個發現竟無下筷子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