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事兒,蘇軾原想要前去歐陽府上再拜謝歐陽修一番,可去了幾次,他都吃了閉門羹。
這件事說來還挺複雜的。
如今蘇轍是從八品的秘書省校書郎,秘書省則是在司馬光的管轄範圍下。
說起司馬光與歐陽修的恩恩怨怨,可就說來話長了。
這兩人一人是北方人,一人是南方人,與其說是兩人之爭,不如說是南北雙方學子之爭。
在當時的科舉制度中,一直是北方學子更為占優勢,所有學子都是要中了舉人之後才能參加會試。
可南方也好,還是北方也罷,鄉試是取前多少名為舉人,每年南方參加鄉試的有大幾千人,可北方鄉試的只有一兩千人,所以南方學子是要經過廝殺這才能夠中舉,可謂是學霸中的學霸。
到了會試,南方舉子更是將北方舉子虐的很慘。
就比如說今年會試,所中一甲、二甲的進士中約莫八成都是南方舉子。
因為這件事,司馬光率朝中北方官員上書,提出一個解決辦法——逐路取人法。
說白了,就是不管是南方北方,要保證每個省都要出一個進士,以防北方好幾個省許多年一個進士都沒出,大大影響了該省學子的積極性。
歐陽修自是不答應,直說本朝科舉本就對南方學子不公平,若真採納司馬光的辦法,那豈不是愈發不公?
一時間,這兩位大臣帶領著南北官員在朝堂上吵,南方北方學子紛紛寫文章也爭論起來。
也幸好官家脾氣好,若換成那等脾氣不好的君王,早就動怒了。
後來是以歐陽修與南方舉子取得了勝利,畢竟科舉考試目的在於替朝廷選拔人才,而非維護北方學子的自尊。
自此事之後,別說朝中大臣知曉這兩人不對付,就連汴京不少百姓都知道,據說兩人在宴席碰見,能做到熟視無睹。
司馬光眼瞅著歐陽修擢升副宰相,又是門生遍布,便想著拉攏拉攏南方學子。
蘇轍就是其中一個。
在蘇轍任命書下來後,司馬光就曾派人送來厚禮,其意圖十分明顯。
歐陽修也知其事,雖說蘇轍是他門生不假,可接下來卻是要在司馬光手下做事,為避免牽連蘇轍,所以他決定暫時離蘇轍遠些。
一來二去,蘇轍竟連歐陽府都不能去,索性想著去杏花樓看看這幾個月的帳冊,畢竟下月開始,只怕他就沒那麼多時間料理杏花樓的生意。
誰知他剛起身,元寶就匆匆跑了進來。
自蘇轍高中後,從前沉穩的元寶竟變得冒失起來,其實也不能怪元寶,實在是來找他們家少爺的大佬太多了點:「少爺,少爺,司馬大人又派人送來了一方硯屏石。」
硯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