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迪百思不得其解。
而《電影評價》的文章觀念幾乎完全與《紐約時報》站在了對立面。
庫布里克的親筆影評可是個重量級的話題,能帶動雜誌的不少銷量。
但如果僅僅將簡短的影評放上來,肯定會令人大失所望。
於是編輯絞盡了腦汁。
無法繼續從庫布里克這邊下手,就去深挖這部《多格板箱》的電影內容、導演、演員,湊也要湊個幾千幾萬單詞。
但他的人脈和情報顯然遜色於《紐約時報》,沒能得到聯美收購案更多的細節,也根本對電影的內容一無所知,只能重點講解了演員和導演的事跡。
「斯坦利·庫布里克認為這部電影大膽而富有新意,令人眼前一亮。筆者認為這主要是該片的編劇兼導演,奧斯蒙德·格里菲斯的功勞。」
「奧斯蒙德·格里菲斯的父親布魯諾·格里菲斯收購了聯美,即便經營不善使聯美破產,也無法否認他確實對電影業和聯美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奧斯蒙德從小耳目渲染,年僅兩歲就跟著父母參觀拜訪了《2001太空漫遊》的拍攝片場,在進入紐約大學進行系統學習電影製作前,曾經擔任庫布里克《閃靈》的電影助理。庫布里克是他電影路上的導師,對他的影響頗深,也直接影響了《多格版箱》。」
「通過調查走訪,我們得知,奧斯蒙德·格里菲斯的SAT成績和入學短片非常優秀。出於學校對學生隱私及版權的保護,我們無從得知短片的題材和內容。但據悉,奧斯蒙德本人的作品使得南加州大學與紐約大學電影系對他進行了爭搶。」
這話說得有些過高了,南加大和紐約大學都想要他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他身後的聯美,而不是他的短片。
「...最終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更勝一籌,馬丁·斯科塞斯親自將奧斯蒙德招攬到了自己的麾下,對他賞識有加。」
「《多格板箱》實際上是一部用於交付大二上學期課題作業的影片,但奧斯蒙德·格里菲斯為它付出了相當多的心血。故事題材致敬《閃靈》,投資400萬美元,邀請來了著名演員肖恩·康納利、娜塔莎·金斯基、馬歇爾·保羅等,樂曲選擇與配樂也請來了...」
「...米高梅電影公司對這部學生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價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願意以低廉的要價發行《多格板箱》。」
行了。
這下誰都知道《紐約時報》和《電影評論》中有人在胡編亂造了。
電影評價在市場、影評人的口中都會有一定的風向性。起碼在主流媒體之間,不會有如此鮮明矛盾的對立。畢竟他們根本不至於為了一部還沒上映的電影與同行宣戰開撕。
儘管行業內部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但他們彼此之間一直都有利益往來,媒體行業講究的就是消息靈通,而想要消息快速準確,就少不了人脈支持。同行之間的消息交易就根植於他們良好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喬迪非常不解,為什麼《紐約時報》沒有收到庫布里克的影評投稿,又為什麼這篇文章指向性這麼強,甚至明顯針對奧斯蒙德·格里菲斯。
並且撰稿人雖然刻意隱藏——文章中甚至有幾處貶低米高梅的言語,但干他們這行的經驗足夠老道,一眼就看出這篇文章的來源——起碼不為人知的內部信息應該來自米高梅電影公司。
他懷著狐疑又難以置信的態度走進了收發室:「昨天都給哪些公司發了傳真或者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