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麼驚人的數字最終都會成倍地回到他的帳戶。
9000萬、一億、一億兩千、一億五千、兩億、三億...安布雷拉真實與對外宣布的投資成本水漲船高。
讓卡梅隆勉強掛在臉上的鎮定神態都變色, 甚至提出放棄《鐵達尼號》的所有分成。
即便奧斯蒙德內心篤定《鐵達尼號》不過是又一次毫無風險的投資, 為他那數不清位數的財富上再添無關緊要的一筆,仍然有人替他著急, 貸款焦慮,認為他終於要迎來投資生涯的滑鐵盧:
《洛杉磯時報》認為《鐵達尼號》是一場套取現金的騙局,是洗錢的手段。
《時代》雜誌的封面小標題寫著「咕嘟咕嘟...《鐵達尼號》是否會同郵輪一樣沉沒?」
彼時環球投資了1.75億美元的《未來水世界》在全球上映, 僅收穫了2.6億票房。
這部讓環球元氣大傷, 幾乎賠乾淨了家底的影片免不了被媒體拉來與同樣投入了上億美元的特效大片《鐵達尼號》對比, 甚至以《未來水世界》「預言」《鐵達尼號》未來的慘狀。
「未來水世界」,不就是鐵達尼號的「未來」嗎?
和奧斯蒙德·格里菲斯掐了十幾年架的英媒更是直接開麥:「《鐵達尼號》與泰坦尼克僅有兩個共同點, 一是它們同樣誕生於人類的傲慢,二是它們終將一頭撞上冰山。」
「曾經的《天堂之門》,今日的《鐵達尼號》」
就連《全球日報》也湊熱鬧似的「踩上」老闆一腳:「是的,奧斯蒙德這回一定要翻船了。」
這不是《全球日報》第一次和老闆唱反調了。
幾年前,他們就發現在混亂的輿論漩渦中假裝陰陽老闆一句,能讓他們收穫更多的關注獲取更多的營業額,還能將水攪得更渾一些。
黑紅和爭議都是流量,在紛爭中粗著脖子據理力爭吵紅了臉終究比不過笑等小丑被打臉更加有趣。類似的事早已重演了成百上千次,但他們的同行仍然無法及時吸取教訓。
哦,部分同行。
媒體工作者中還是有不少人清醒而理智的。
《紐約時報》就是其中之一:「妄下判斷為時尚早,好萊塢的奇蹟一直都擁有一個具體的名字,它叫做奧斯蒙德·格里菲斯。」
《銀幕》:「他們在《多格板箱》一夜成名前嘲笑;在《忠犬八公》、《PlanB》上映前質疑;在《失樂園》、《冥王星》捧杯前諷刺...十幾年來,他們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但這些聲音沒能撫平卡梅隆和安布雷拉高層焦躁不安的緊張心情,所有的電影工作者都是賭徒,但這次,他們投下的賭注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