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野判斷溫祁的應激反應和殷爍有關。一直以來,所有與他有關的話題,黎野都在斟酌要在什麼時機下詢問。他原本打算和溫祁好好懇談一次,只是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既然溫祁現在很平靜,黎野覺得聊聊或許沒有大礙。
在他的關注中,溫祁眼底陷入回憶,片刻後緩緩開口,「殷爍父母都是重犯,26年前的連環碎屍案就是他父母所為。」
26年前,黎野7歲,溫祁6歲,殷爍也不過就是這個年齡。那時候還都是心智未熟的兒童,殷爍怎麼會從一個單純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但這個問題隨著溫祁不急不緩的敘述,黎野找到了答案。
26年前的連環碎屍案,黎野從黎國良那兒聽說過,當年黎國良和郝志興都參與過指導。不過時間太久,黎野印象不深了。
那時候辦案技術水平有限,各方面鑑定都不成熟,全憑辦案人員跑斷腿一般來回找線索。
曲江市一連發生多起碎屍案,一時間人人恐慌,家家門戶都變緊了,尤其到晚上都不敢出門。
兇手沒有固定邏輯,被害人之間毫無關聯,犯罪手法也極其惡劣。連環碎屍案基本都是粗暴的室內殺人,鈍器致死,然後分屍,屍體完全不做掩埋,基本是赤裸裸地暴露在房間裡。當年的警察面對凌亂且囂張的犯罪現場全都束手無策。
那些年,居民樓沒有攝像頭,街頭也沒有監控設備,辦案難度非常大。警方一直找不到與兇手有關的突破口。
直到最後一起碎屍案件,警方接到群眾報案,說聽到樓上有戶人家發出悽慘的叫聲。
警方第一時間趕到了案發現場,當年一個警察開槍打死了其中一名女性兇手,而另外一名男性兇手趁亂跑掉。
在後來的調查過程中,警方得知兇手是一對夫妻,兩人患有嚴重的被害臆想症。其中丈夫具有極度危險的反社會人格。按現在的說法兩人屬於無組織力連環殺人犯。這種人社交能力差,情緒焦躁容易失控。犯罪現場靠近生活範圍。但那時候對這一類兇手,還沒有十分明顯的定位。
妻子的屍體因為要走檢驗流程,當時法醫做了屍檢。而這個法醫就是溫祁的師父。
同為兇手的丈夫,很長一段時間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了。直到有一次他開車報復性地撞擊了對他妻子進行射擊的警察。之後,這個人就再無音信,根本找不到他的行蹤。
黎野一邊開車一邊聽著溫祁輕聲敘述。
「失蹤了?」
「對。一直沒有找到。」
黎野感覺事有蹊蹺,一個人憑空不見了,必然有原因。可轉念一想,不管是主動消失還是被動失蹤。時隔26年警方都沒找到他,恐怕這人再世的可能性不大。
「那後來殷爍是怎麼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