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是國台的,她看著電變器上不斷跳躍的數字,道:「郭院士,您說這項研究是聶教授獨立研發的?」
「小聶了不得啊,就這一項,足以位列世界第一。她的貢獻是巨大的,因為是清潔能源,國內大部分的煤炭發電廠可以廢棄大半,如此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們的空氣品質。而且外邊這層吸熱光板,採用的是小聶教授發現的最新型吸熱材料,可以成倍的吸收範圍內的熱量,而且其抗寒性能極佳,有效使用期在五十年之久。」
郭院士絮絮叨叨的說了很久,記者在旁邊聽得也格外認真。
「郭院士,如果居民安裝上光伏電板,是否就不需要再額外繳納電費了?」國台新聞,傳達的是民眾心聲,這點也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
郭院士點頭,「自然。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電纜架設困難,維修困難,而且還會時不時的出現限電斷電等情況,如果維修不及時,對老百姓來說是比較麻煩的事情。有了這款光伏電板,我們國內的很多電纜都可以相繼拆除了。」
這條視頻一經發布,無數的網民都沸騰了。
暑期,遠在漢州大學讀書的袁明返回了位於大山深處的落後老家。
他的老家很窮,而且尚未通電,之前上學的時候,都是靠著家裡的煤油燈。
倒不是說國家不管他們,只是還沒有鋪設過來,在加上位置太過偏僻,住的也太過分散,也能理解。
「阿爸。」袁明看到父親回來,起身迎了上去。
今天鎮子上趕大集,採購了不少的東西。
「我聽鎮上的人說,咱們這裡快用上電了。」袁父進門把大包小包的放下,臉上掛著喜悅。
袁明沒多想,「市里要給咱們拉電線了?」
「不是電線,好像是……」袁父想了想,道:「太陽能?」
袁明略微思索,「光伏電板吧?」
「對,是這玩意兒。我聽鎮子裡的一家老闆說,這個得自己花錢買。」
袁明不覺得高興,光伏板很早之前就有了,可對於很多人來說,誰用誰後悔,那得多大面積才能滿足一天的用電量。
「這東西不便宜,每天還產生不了多少點,不划算的。」
袁父道:「挺划算的,就那麼一平方米,每天能產生至少四十度電呢。」
袁明:「……」
他倚在門框上,道:「阿爸聽錯了吧?一平方米每天連一度電都產不出來。」
聽兒子這麼說,袁父也懷疑起自己的耳朵。
畢竟兒子是大學生,他是一天書都沒讀過,懂的肯定不如兒子多。
「那可能是我聽錯了。」
「阿爸肯定是聽錯了。」袁明道:「真能產四十度電,那咱們可牛炸了。」
抱著懷疑態度的人不少,尤其是那些沒看到消息,從別人口中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