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孔起元、何懷仁和張文進,以及他們身後的翰林學士都花了近半刻鐘,才在試卷上各寫下了一道長題,待墨跡干透後,才由太監上呈到御前,由泰安帝選出其中一題作為本次殿試題目。
泰安帝卻並沒有細看,直接就將最上面的那道題提了出來,這上面寫著的自然就是孔起元所出題目。
孔起元見狀,臉上神情也未有所變化,直接就讓一旁的抄卷官將之以大字抄寫在一塊巨大的題板上,然後將之橫立在了所有舉子最前。
大殿中所有考生同時將實現落在了題板上,能參加殿試的舉子,就算不像謝景行那樣有著作弊一樣的記憶能力,記憶力也差不到哪兒去,不過片刻就將試題從頭讀到尾,也刻在了腦海中。
「制曰:自昔帝王創造丕圖,必有貽謀,以為長治久安之計……欲俾內外百司,群工庶職,感恩奮庸熙載,恪守夫典訓而慎行之,毋滋偏失不舉、名存實爽之議,用期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中國尊而四夷服,風雨時而嘉樣至,諒必有道矣……」(注)
粗粗一數,題目足有四百餘字,可歸納後,不外乎就是尋治國安邦之道,問及如何使得大炎朝百姓安居樂業,四方安平,八方來朝。
歸納出來後看似簡單,可實際上這道題考查得範圍卻極廣,政治、軍事、民生皆有涉及,且還須寫出有建樹的見解。
在這大殿之中,年齡最大的四十來歲,年齡最小的也才十八,年齡相差雖大,可大家都是一心只讀聖賢書,滿腔心思放在科舉途上的讀書人,又有幾人真正做到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不愧是一朝首輔所出之題,出手便見真章,不少考生一時都怔怔回不了神,在一旁高大火盆的烘烤下,有的舉子額頭甚至都隱隱冒出了汗珠。
良久,才終於有人落筆將題目抄在了試卷上,就算心中焦急,可人人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才站在了皇帝面前,自然筆筆都盡善盡美地落在了卷子上,雖不知皇帝會不會親自查看試卷,可一手好字也能幫他們多得些印象分。
晟王站在一列監考官最末,他雖是一朝王爺,可他此次能混進殿試的監考官之中,還是請了泰安帝的恩典,自然不可能越過其他人,他的視線自開始便一瞬不瞬地落在謝景行身上,看著他一派沉穩,一點都不像其他舉子那般緊張急切,心中嗤笑,若不是他巧合地逮住了謝景行的小辮子,怕是真被他這副模樣唬了過去,還真當他心有丘壑,滿腔才氣。
他心中冷笑,就看你繼續裝,等到瓊林宴非要將謝景行這滿身裝模作樣的皮全部扒下來不可。
謝景行並不是裝,他心態確實沉穩平和,儘管殿試之前曾在心中暢想過考中頭名三甲,可在考試之時,他卻是將所有雜念排除在外,腦中只余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