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條被琉璃花架包裹的小徑,傅斯舟聽見另一頭傳來細碎的動靜,他走過去,阮綏音安靜地坐在藍色風鈴草叢間,垂眸看著手中的信紙,長睫凝著金色的微光。
他去到哪裡都要隨身裝幾封信,有時傅斯舟覺得那些信就像是他的精神食糧,令他饜足、平和、甚至是愉悅,明明是在自己家,他卻還不如在新月大廈時鬆弛。聽見腳步聲時,他像一隻被驚擾的枝頭鳥,有些慌亂地揚起眼睫看向傅斯舟,冰冷的夜風撩起他肩頭的銀灰色長髮,折射的金屬光澤掩映著他靛藍色的眼眸,微顫的眸光仿佛夜海之上的波瀾。
直到看清是傅斯舟,他才平復下來,問傅斯舟:「聊完了?」
「嗯。」
直至此刻,傅斯舟已經無法忽略事情的不對勁。
他終於意識到了阮綏音身上的種種古怪應該如何形容——邊緣感。
傅斯舟不知道他該歸屬哪裡,但很顯然,他不屬於顧家。
傅斯舟與顧崇談了許多事情,但除非自己主動提起,否則顧崇便不會說起阮綏音半個字,而他也沒能在管家和傭人那裡擁有一個稱謂,沒有人關心他婚後的生活,沒有人關心他的傷勢,他只是被遺忘在這個角落,甚至即便旁邊就有一座被無盡夏簇擁的鞦韆椅,他卻坐在了花台邊沿。
很突然的,傅斯舟想起他搬進新月大廈頂層公寓的那天,他聽不見其他、也看不見其他,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露台花園裡被玫瑰藤簇擁著的鞦韆椅,小心翼翼地問自己:「我可以坐嗎…?」
「當然可以,它就是為你而搭的。」傅斯舟無比慶幸自己當時那麼回答了,「我想你或許會喜歡。」
「謝謝你,我很喜歡。」阮綏音彎起眼睛說。
現在回想起來,那是阮綏音對自己展露的為數不多的真摯笑顏。
傅斯舟經歷過很多苦難,也看過很多人經歷苦難,因此他其實很少對別人產生同情的情感,因為在他看來,大部分人都是無病呻吟。
但面對阮綏音的時候,許是他長得太過悽苦相,許是那兩顆淚痣讓他即便笑著也仿佛下一秒就要落淚,望進他眼睛時傅斯舟總能感到一種淒楚的哀戚,即便直到今天傅斯舟對他幾乎仍然一無所知,卻經常會萌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但那不是同情、不是憐憫,而是仿佛與他共感,被那種悲傷沉鬱的氛圍淹沒,就像他演唱會觀眾席里的聽眾一樣,沒來由地感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