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伊爾面對老對手分毫不讓,他在第二天秀出4Lz+3T的視頻回應。沒想到他在職業生涯末期還能上新難度。」
「有人不知道西蒙斯,我來科普一下。第一個跳出4S,23歲獲得奧運冠軍,讓霍伊爾飲恨都靈。他是衝著今年的奧運會金牌和世錦賽金牌來的,如果奧運衛冕,他將成為花滑史上第一位衛冕奧運金牌的男單運動員。如果他拿到了世錦賽金牌,將打破西蒙斯世錦賽的魔咒,達成花滑男單第一個大滿貫。」
「講真,這兩個金牌都挺有譜的。西蒙斯四年磨一劍,而且有了一個OGG保底,有心理優勢。反觀霍伊爾是最後一搏,梁舒才第一次上奧運會,心態都容易崩。西蒙斯拿世錦賽金牌的機率就更大了。很多人拿世錦賽金牌吹逼,大家都要仔細看一看年份。一般來講奧運年的世錦賽含金量最弱,兩個比賽相隔時間很近,有腦子的都知道拼奧運。有的花滑大國甚至會派二隊參加這一年的世錦賽,來平衡國內的派系勢力。還有很多老將參加完奧運就宣布退役,很多頂尖選手為了奧運血條拼到底的。」
「還有,C國花滑隊終於學會去參加B級賽,瘋狂刷積分,搏裁判和國際滑聯的眼緣了。大家都知道B級賽獎金不高,得個冠軍還覆蓋不了機票酒店的錢,但是不能這麼算帳的。挑戰者杯系列的B級賽,也是國際滑聯大力支持的正經比賽,一場比賽湊不到四個國家的選手,還要作廢比賽積分。國際滑聯明擺著要炒B級賽的熱度,就要給它面子。就是賠錢賺吆喝也要去,至少適應了國外比賽的環境。之前我們的選手一直跟大家閨秀一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我看得都急死了。」
「我發現國內大家都不太關注B級賽,其實一個賽季的走向能從最開始的B級賽看出端倪,誰狀態怎麼樣,誰練出了新難度。最主要的是各國內部的排兵布陣和裁判的傾向。九月份的B級賽很值得研究,我啃生肉啃完了,下面總結一下。今年C國每個項目的前三號種子選手都去了芬蘭杯。這是梁舒擔任隊長後的第一場比賽,很有隊長的風範。他挺保守的,自由滑跳了兩個四周跳,拿了冠軍。驚喜的是劉深和常斌意外地成績不錯,分列第三和第五名。」
「梁舒擔任花滑隊長後,凝聚力比之前高多了。其他三個項目比賽的時候,他都儘量在現場陪著。後面的B級賽梁舒就沒參加了。劉深去了「霧迪杯」和「金色旋轉」,梁斌去了加拿大秋季經典賽和義大利倫巴第杯。目測他們為了拿到更高的積分參加奧運會,整個賽季都會儘量去B級賽刷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一周後的花滑大獎賽C國杯。我敢說所有冰迷的目光都匯集在這場比賽上了。我去國外的論壇逛了逛,大家的神經都繃得好緊,一點火星子都能炸。」
******
一年一度的C國杯開始了,年年不落的孫婷婷步入了社畜的行列,再也不是隨時能背包看比賽的大學生。她緊趕慢趕地加班,在中午之前完成工作,叼著在便利店買的三明治就趕來首都體育館。她穿著黑色牛津鞋,搭配灰色的長裙,肩上背著很不協調的巨型帆布袋。裡面是租來的昂貴鏡頭,和提前做出的梁舒C國杯物料。
亮晶晶們總是不滿意官方鏡頭的拍攝。他們在比賽後翻遍了各個國家的轉播鏡頭,本以為拼出了一套完美版。結果在現場的冰迷看了之後,遺憾地說,不如梁舒現場十分之一的震撼。頂級的滑速和用刃是鏡頭拍不出來的。不服輸的亮晶晶們決定自己動手,儘量還原梁舒節目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