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距江南千里,雖山高水遠,然蒙兀勢大,不可掉以輕心,謝岑與裴昀一直時刻關注其動向。
此番繼任大汗乃是斡哥泰之侄,昔日博爾濟大汗之孫,赫烈,此人剛明雄毅,雷厲風行,力壓斡哥泰之子奪得汗位,繼任後便將斡哥泰一系趕盡殺絕。有傳言道,赫烈此舉是為報當年斡哥泰陰謀害死其父之仇,二十年蟄伏一朝雪恨,如此隱忍,非常人之所能。
「然而即便蒙兀再次出兵南下,也未必是我等興師北伐之機。」裴昀猶疑道,「你覺得官家是何心思?如今官家仍有北伐之念嗎?」
年前豐樂樓一聚,她試探過,對於聯蒙攻燕之議,趙韌不置可否,叫她心中懸空了幾分。人心易變,難道登基之後,趙韌也變成得偏安一隅不思進取了嗎?
「官家矢志不渝,滅燕勢在必行,但卻不是現在。眼下蒙兀兵強馬壯,野心勃勃,與大宋有北燕相隔,暫且相安無事,而一旦北燕不存,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
謝岑頓了頓,幾不可查一嘆,「如今官家已不再是太子,他乃一國之君,萬事必以國體為先,不可再憑著少年一腔熱血而意氣用事了,戰與不戰,他自有思慮。」
裴昀皺眉不語,心知不錯,卻終究是不忿。
謝岑看出她所想,不禁搖頭道:「家國大事,豈是恩怨情仇一來一往這樣簡單。如今大宋不過只是隔岸觀火,你便已如此不忿,屆時倘若有人藉機更進一步,我瞧你非要衝進這人家裡殺他滿門不可。」
如此話裡有話,聽得裴昀心生狐疑:
「何為更進一步?」
「韓齋溪雖死,朝中主和派卻仍是大有人在,」謝岑似笑非笑瞥了她一眼,「且瞧罷,江北狼煙四起,江南也逃不掉硝煙瀰漫,這朝堂很快便會掀起一陣滔天巨浪了。不過,能趁機看出哪個是人哪個是鬼,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
大江滔滔,隔開關山南北,那廂烽火連天金戈鐵馬,這廂卻是春和景明歲月靜好。日子在裴昀手下長槍一挑一抹間流水般過去,臨安城繁華如舊,百姓安居樂業,一切看似寧靜之下,只有那北方傳回的一封又一封加急密報,昭示著千里之外有兵連禍結,龍戰玄黃。
二月,北燕遷都開封,惹得民心大亂,燕廷中主降派將領官員,兩河治下漢民、渤海、契丹族,紛紛揭竿而起,或向蒙兀投降,或裂土自立。
四月,蒙兀大汗赫烈以北燕背信棄義為由,御駕親征,揮師南下,與遼東契丹軍結盟,兩路大軍同時伐燕,不到兩個月,相繼攻克薊、檀、錦等地,再次圍困燕京。
蒙軍久攻不下,對峙數月,改為紮營駐兵圍城打援,接連殲滅燕廷所派四萬人馬援軍,糧草盡數繳獲,不久後燕京果然矢盡糧絕,陷於孤立。
十月,燕京留守右丞相兼先鋒將顏承服毒自盡,左丞相抹捻棄城南逃,燕京城破。
赫烈得報,遣使勞軍,旋以車載府庫之實北去,只留一城屍骸遍地,焦土成灰。自文宗遷都燕京,六十餘年,燕雲十六州之首,巍峨古城,再一次易主,落入關外異族之手。自此,黃河以北,河北、遼東、山東等地盡數歸附蒙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