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俊此人當年本是鄂州守將,襄樊淪陷,京湖防線崩潰以後,逢召入朝勤王,拱衛臨安。他率兵主動四處出擊,一度曾擊敗蒙軍,收復平江、安吉、廣德等地,可惜後來以水軍與蒙兀決戰敗走焦山,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後宋帝駕崩,臨安投降,林世俊不願降蒙,帶兵進入定海,在杭州灣一帶漂泊,屢次拒絕蒙使招降,日夜縱酒,頗有心灰意冷之態。直至謝岑派人與之聯絡,他得知了小皇子下落,這才重整旗鼓,日夜兼程趕赴瑞安。
此後又等了幾日,原朝中禮部侍郎陸秋實、參知政事陳如龍等人相繼來到瑞安,前來江心寺拜見。
小小一座禪寺,前後百年,大宋王朝兩次沉浮,皆繫於此,何等玄妙,何等巧合。只不過這一次,再也沒有大光明寺四大金剛捨身相護,逆轉乾坤了。
自此,以信王為首的大宋行朝文武皆備,初具規模,數萬人馬離開瑞安繼續南下,向福州進發。
一路車馬顛簸,及至四月底,大隊人馬陸續抵達福州,當地官員出城接駕。來的路上,謝岑、林世俊、陸秋實等人已商議妥當,擁立信王趙正為新帝,定都福州,擇吉日五月初一,舉辦登基大典。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福州府衙里的侍女宦官,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雖說行朝在外,理應儀仗從簡,但這般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際,正是需要一場隆重的登基大典,穩定人心,昭告天下漢人,家國未亡,趙宋猶在!年僅八歲的趙正被內侍穿上龍袍,戴上皇冠,在程素宜及幾名宗親陪同指引下,亦步亦趨祭拜天地祖先,登上寶座,接受群臣朝拜。其中有王公宗室,文武百官,及未淪陷之地各府州郡縣趕來的地方官員。眾人三呼萬歲,恭迎新帝繼位。
禮成罷,新帝詔曰,改元祥興,尊皇后程氏為太后,參決政事,命謝岑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陸秋實為右丞相、簽發樞密院事,林世俊為少保、樞密副使,裴昀為殿前指揮使......各地軍政官員不變,各守其職。
從汴京至臨安,從瑞安到福州,大宋王朝終於在這千里之外東南之隅得以延續,其心不死,其志不滅,則宋室江山不絕矣!
第204章 第三拾四章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行宮書齋之內,陸秋實為趙正授課,一字一句教導釋疑。太后程氏垂簾而坐,手持佛珠閉目默誦經文,而裴昀亦無聲陪侍在旁。
陸秋實其人,年逾不惑,兩榜進士出身,本是朝中從六品宗正少卿兼起居舍人,蒙兀大軍壓境之際,他臨危受命,被提拔為禮部侍郎出使前線。後議和失敗,臨安投降,他帶一家老小連夜出逃,一介書生,兵危亂世,千里奔波,終是在茫茫人海中尋到了趙正一行人。
行朝在外,一切從簡,又是幼帝在位,眾人難免懈怠,然而他卻是一絲不苟恪守臣節,進退有度,不曾有絲毫馬虎。每每群臣朝會,他仍著官服,持手板,儼然如過去上朝一般。他力主官家不可荒廢課業,親自撰寫《大學章句》,堅持每日為趙正授課,親力親為。
書聲朗朗,墨香裊裊,亂世之中,難得這一時一刻靜謐安逸。
俄頃,謝岑前來,向趙正與程太后請安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