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區域共四個大棚,分別種植的是冬瓜和山藥,二號區域……」 曹覺繼續報告。
大棚一出現, 反季蔬菜的問題可以全部解決,甚至還能將秦溪一直心裡念叨的菌菇也能提上日程。
五號區域四個大棚就是按照前世秦溪所了解的菌菇大棚來建造。
比其他蔬菜大棚高了一米多, 兩邊塑料布可以隨時捲起,棚頂還覆蓋著遮陽的網子。
騎五號區域,秦溪停下車走了下去。
她前世雖然了解過菌菇的種植技術,但在這個世界一切都要重頭做起,就是菌菇包也得自己製作。
秦溪為了避免在第一步上就出錯,專門讓黎書青托關係去請了農科院的一位菌類專家進行指導。
光是菌包里的椰子殼,秦溪輾轉找了好幾道關係才聯繫上了海市一家椰奶飲料廠。
他們每天都要丟棄大量椰子殼纖維,不用載二次加工就能使用。
早在農場還在修建時,秦溪已經讓人專門在是各鄉鎮的打米鋪收來的稻殼。
在那位農業專家指導下,四個大棚共種植了四種菇類。
這可能是唯一兩家餐廳消耗不完的蔬菜種類。
掛在大棚上的溫度計顯示此刻問題有零上九度,大棚內在十七度左右。
工人們把棚子兩邊的塑料膜掀開了兩條縫,確保棚內的溫度不會超過二十度。
負責主管菌菇棚子大姐三十來歲,因為三胎生了個六指兒子,月子還沒做完就被婆家趕走了。
後來她邊要飯邊帶著三個娃來到了城裡。
正巧經過曹覺伯娘家附近,鄰居們看他們可憐,所以把一間雜物棚子給了他們母子四人住。
宋大姐是個勤快人,而且因為爺爺是舊社會的教書先生,能寫能讀還能算術。
在農場一眾連名字都寫不出來的員工中,自然就被選上了菌菇區負責管理登記的隊長。
「老闆。」
秦溪剛走進大棚,一道瘦小的身影趕忙從眾多菌包山中走了出來。
有技術指導下,剛種下一個半月的菌包上已經有少量小勺大的平菇冒了出來。
宋大姐現在可算是半個種菌的能手,說起情況來頭頭是道,
「按照平菇的成長速度再有八到十天就能進行第一波採收,香菇和那種白色的蘑菇可能要晚些……」
秦溪點著頭。
在大棚里走了一圈,四個菌菇大棚都被照看得很好,比預想速度要快了半個月出菇。
「宋大姐,你跟菌菇小組的人說下,等第一批菌菇賣出去,整個小組都有獎金。」
做得好就得獎勵,這才能讓每個區域的負責人都有動力做得更好。
「獎金!」
這兩個字就跟天上掉錢一樣立刻引來了好幾道熱烈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