昀哥兒本來想擺爛,可是眼珠子轉來轉去都能感受到自己阿爹跟李伯都一臉認真地盯著他看,顯然是一定要他說幾句。
唉。
生活不易,昀哥兒嘆氣。
「先找個大夫來給他們看看吧,這藥粉也燒得差不多了,能救就救一下。」昀哥兒想起那些俘虜的逃兵,「至於那些逃兵我看他們也只是為了求活,跟著馬義也是為了一口吃的,沒必要坑殺他們。
回頭阿爹你跟他們說,你幫他們全部落戶在隴縣這兒,我看隴縣之外無主荒地不少,可以讓他們去開荒種田。」
從隴縣出來,昀哥兒就看到大片的荒地,也就是說在涼州這兒,主要是地廣人稀。
之前昀哥兒也想過,梁國到了現在政不通人不和,顯然已經到了王朝末年的景象。可此時的梁國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剛好前面兩代皇帝昏庸,現在的皇帝年少,還有各方面雜糅而成的。
中原地區環境好,那必然匯聚了大量的人口,因此主要矛盾是土地兼併嚴重。這個時代最大的財富——土地,幾乎集中在全部的少量上層人口中,讓大量的農民沒有耕地,只能流離失所。同時這些上層人口又有各種渠道想辦法免稅或者少稅,導致梁國的稅收一年不如一年。
梁國的道君皇帝實行州牧制,一方面確實是為了他自己修道方便,另外一方面也有改變稅收制度的意思,那就是實行攤稅制。
簡單直白,我tm管不了你們了是不是?
你們一群人管不了,我就管那十五個州牧,給你們一州攤稅劃份額,我不管你自己在任上怎麼搞,反正我要的稅你給我拿過來就行,不然你別干,換下一個上。
可即便是這樣,對於很多真正的大地主來說依舊有辦法避稅。可為了達到朝廷的稅額,於是他們把稅自行加高攤分到了還保有自己一些土地的農民身上,這導致這些勉強交稅餬口的農民大量破產,於是產生更多的流民四處逃亡。
可到了涼州、并州這些地方則不同,這些地方恰恰相反則是地廣人稀。
它們常年受到異族侵擾,人口死傷嚴重,加上這些年真的是風不調雨不順,糧食年年歉收。可梁國不管,反正分派下來的稅收你得收上來。
生活在涼州這兒的百姓則是受到兩方壓迫,也是幾乎交不出稅收從而淪為流民。當然這裡地廣人稀,他們也可以多開墾一些土地出來,這樣不是明年糧食就多了麼?
一般來說這樣很難。
首先受限於時代跟工具的問題,在這種時代開荒不知道需要死多少人,以家為單位單獨開荒,死路一條。而一塊生田變成適合耕種的熟田,更可能需要一兩代人的工夫。
再則,梁國中後期對于田地的稅收制度有改革,目前對於開荒的土地也有了新的政策,那就是一旦私人開荒可以承認是你的,可必須要根據新增田畝承擔賦稅跟徭役。
你開荒越多,你交得越多,反而越瀕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