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梁國,那位開國皇帝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確定了撫恤金制度,甚至有專門的法律對士兵的各項問題進行管制,如《軍防令》就是規定了邊防士兵應該怎麼練兵、防衛。
《捕兵令》則是詳細規定了逃兵應該怎麼追捕,追捕後的處置方式有哪些,更有《職述令》,則是規定了各個等級士兵的軍餉以及士兵死亡後應該得到的各類補償等。甚至詳細到士兵是在戰時死亡還是在營地突發疾病死亡,都有不同的賠償方式跟金額。
當然能夠維持這些制度的只有梁國的前期,到了梁國中期時這些制度已經開始崩盤了,現在更是放屁了。
如果按照《職述令》,這些民壯是屬於士兵預備役,然後在剿匪中犧牲,那麼他們能夠獲得的撫恤就是朝廷會準備一套壽衣,再把壽衣放在空棺中送到死者家中,最後由家裡人換衣入棺。
如果家中還有青壯年,則可以補犧牲者的缺。如果沒有,那麼家裡人就可以一次性拿到對方半年的工資,另外再給絹綢布匹一匹,這些就是全部的了。
如果按照梁國法律的制度執行,對今天這些跟他一起出來打氐族、羌族的民壯跟鄉勇來說,他們照樣會感激涕零。
誰叫梁國賴帳太久了,擺爛也太久了。現在只要別人稍微按照規矩辦事,那在對比下這個人簡直好得不可思議。
可昀哥兒卻覺得他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畢竟是要造反的,人心要收索性就收的別人無可指責。但也不能一味只是給錢,不然他們當兵就全是利益驅使,雖然在金錢的作用下也能夠激發鬥志。可這樣一來,以後很可能變成士兵戰前就要錢,聞錢欣喜,不見錢財就不聽調令,到時候也麻煩。
抽空的時候,昀哥兒一直想著這事兒。
順帶還去看了看固關鄉的鄉民,這些人也早就醒了,昨晚給的棉衣已經被烘乾,這會兒一個個衣服也都裹好了。
比起昨晚,今天的他們似乎恢復了一些生氣,只是還是縮在一起不敢說話。最後還是一個五十多歲卻老地跟七八十歲的老人顫巍巍站起來,然後看著被姜光他們圍在一起保護的昀哥兒就跪下了。
昀哥兒才知道固關鄉沒有縣軼,但有三老,也就是他了。他年輕時候讀過一點書,所以還有一些文化。因此也是吃飽喝足之後最先恢復精氣神,能清楚講話表達的人。
固關鄉這些年一直被劫掠,青壯大多被殺死,到現在沒多少人了,糧食也就沒法種了。就這樣,前些年還有隴縣的人來強行收糧,真的把他們逼得什麼辦法都沒了。
李復來了之後稍微好一點。
大概見這裡困苦,那些收糧胥吏知道李復不是大貪之人,也怕固關鄉的人去隴縣狀告,於是就不太往這裡來了。
這裡真榨不出油水了。
於是這些人就苟延殘喘地活著。
這裡窮苦是地理位置造成了,昀哥兒想了想,只能帶他們往堎底下鄉方向撤。沒辦法,現在隴縣沒多少兵馬。要是兵馬充足,誰還敢過來劫掠?直接從隴縣出兵就可以了。
「大人。」三老顫巍巍地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