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做生意的事,布昭倆人就坐直了身體。
「涼州地處偏僻,外接異族,所以中原的鐵鍋、茶葉、食鹽等到了這邊都是暢銷貨。同時異族的毛皮、馬匹到了中原也是價格翻倍。
這些生意我也打聽過,主要是被中原其他幾州的一些大商人壟斷了,涼州本地反而只是隨商隊賺點小錢。與其給他們賺這個錢,不如我們自己來賺。」
「主公是想全部接手過來?」
這就是強龍不壓地頭蛇了,你外來的人跑到涼州漢陽郡,郡守翻臉你能怎麼辦?
要是太平時期還不好下手,畢竟那些大商人在中樞都是有人保駕護航的,惹急了反而是郡守吃不了兜著走。
至於現在。
朝廷自己都亂成一鍋粥了,中原區域現在時不時一小打,偶爾一大打,誰還能拿手握一支雄兵的郡守怎麼辦?
布禁一開口,昀哥兒詫異看了他一眼。
不是,咱們工作內容、工資待遇都沒談好,你老闆就直接喊上了?這也太快了。
昀哥兒奇奇怪怪看了布禁一眼,繼續道:「是這個意思,除了接手生意,另外就是你們走商時會跟異族以及中原各州接觸,若遇到有用的信息你們也可整理在冊派人快回漢陽郡。」
布禁心道果然如此。
等了會兒看布禁父子沒反對,昀哥兒又道:「目前涼州最依賴中原區域的就是食鹽,自從梁國中期開始管控鹽稅制度,全部實行官營之後,各地的鹽價就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你們組成商隊的第一件事就是販運毛皮換鹽。」
現在天還冷,涼州這兒的毛皮到了中原能賣出不少錢。
鄉民是用不上,中原也到處都是干架的,可止不住有錢人跟世家都集中在那兒了,他們還是嘎嘎有錢的。
其實說起食鹽被遏制這個問題,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因為漢陽郡天水府的蠡縣、章縣二地就盛產井鹽,在太平年間,這二縣一向聲名遠揚,更是商人往來絡繹不絕的繁華之地。要不人家叫天水府呢,它還有俗氣一點的名字就叫鹵城,主打一個言簡意賅。
可問題是七八年前,天水府五縣,包括蠡縣、章縣在內都被異族給爭搶了。同時因為這倆縣的價值巨大,據說異族占了後也是天天打架,畢竟誰都想分一杯羹。
天水府不只是漢陽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製鹽地,所以昀哥兒是一定要拿回來的。
但問題是現在還在招兵,一萬郡兵能達到打出去打仗的水平,怎麼也得訓練個半年幾個月的,加上秋收後糧草充足,是最適合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