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時候約莫而立之年,看見一個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孩子一臉冰冷不近人情的模樣,還感到幾分有趣。
他是在武當山的師長、師兄弟們關照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擁有完整愉快的童年,而在盛京那樣富麗堂皇、錦衣玉食的高牆囚籠里,再有靈氣的孩子,恐怕也只會生長出腐朽的模樣。
那時他只在人群中遙遙地看了那位小殿下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這一輩的國師將會在他自己與青城山那位師兄之間產生,但是在一心求道和成為國師之間,明顯還是前者對他而言更加有吸引力。
把這個榮耀的位置拋給青城山那一位師兄怎麼不算一種兩全其美?反正他是不想參與盛京那些爾虞我詐的。
只是,他也沒有想到,最終命運向他開了一個完全顛倒的玩笑。
後來再見到趙殊的時候,他已經不得不高看他一眼了。恰逢南詔入侵、九州動盪,二十出頭的秦王成了站在邊疆鋒線最前沿的人。
他頂著一身的傷,拒絕了所有的接駕,徒步走上了武當山,敲開了他的山門。
他來請他出山,做他的國師。
姜乙有些驚訝地看了他一眼,繼而笑了一下,他說,秦王殿下為什麼覺得我一定會同意呢?
就連在這個天高皇帝遠的窮山僻壤的他都知道,秦王趙殊,分明是皇帝最不喜愛的那個孩子,因為他母妃出身西南君侯世家的緣故,皇帝在忌憚其母家勢力的同時,也連帶著對這個兒子懷有敵意。
趙殊彼時只是用著那一雙冷冰冰的眼睛靜靜看著他,面色是一片並不那麼健康的蒼白,他說,因為我會坐上那個位置。
我會成為大雍最優秀的皇帝,而我需要一個最優秀的國師。
我會與你攜手締造一個千古稱頌的盛世。
姜乙一愣,他不得不承認趙殊那雙眼睛是存在獨特魅力的,吸引著他想要去看一看他口中的那個盛世。
那時候他沒有一口答應,只是沉默了一瞬之後,對他說自己會考慮一下。
趙殊也沒有強求,他也不過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從前線來到了武當山,在南疆,那些殺戮的故事沒有結束,他還有邊疆的戰事扛在肩上。
於是他起身便走了。
留下了一句,我會在盛京等你。
姜乙見拒絕的氣氛有些沉重,對他開了一句玩笑,說,如果我執迷不悟,殿下屆時務必令尋高明。
趙殊頭也沒回,只說,我會等你。
姜乙徹底愣住,他直直地望著趙殊的背影,直到他徹底消失在視線中。
這些皇室子弟真的都是些怪人,他想,好好的人,要把自己活成這個樣子。
這個讓全天下都要匍匐在他腳下的樣子。
後來他聽說了南詔大捷的消息,也知道了秦王回京登基的消息,更是知道了朝廷與青城山達成協議,知道那位師兄永遠不會成為國師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