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公孺徐徐研著墨,望著矮几上平整的紙頁思量。
「論協察對回鶻用兵,是要破隴右和回鶻聯軍,要啟奏陛下,還要給鄂國公提個醒才行。」
李靈鈞又想深了一層,「也或許是聲東擊西,意在烏海駐軍。」
翁公孺點頭道:「還要徵調爨兵,這場仗來勢洶洶,鄂國公那邊自然會有防備。」
李靈鈞提著筆,半晌躊躇,他不是那種文思滯澀的人,但這會滿肚子亂竄的火氣,壓制不住厭煩,他「啪」一聲把筆拍在案上,濺了滿紙淋漓的墨汁,「各羅蘇這種首鼠兩端、朝秦暮楚的小人,比論協察還要可惡!」
朝秦暮楚這個詞,讓翁公孺覺得有種指桑罵槐的滑稽。兩人背後的氈帳里,皇甫南在火塘邊照看著茶爐,聽到這話,銅火箸在空中一停,又舒展著白蘭似的柔荑,夾起茶餅翻了個面,輕浮的香氣溢出來。翁公孺貪饞地抽了抽鼻子,意識到自己礙眼了,他忙把筆接過去,「我來。」
寫完了信,翁公孺把墨跡吹乾,李靈鈞道:「和奏表一起呈給陛下。」不須他多囑咐,這種事情翁公孺辦得最是妥帖,將一摞信紙捲起塞進袖子,掀開氈簾出去了。
翁公孺是躲開了,氈帳里兩個人也沒有急著互訴衷情。李靈鈞竭力靜下心來,坐在矮几前,提筆寫信給蜀王——這種事,他是不肯假手他人的。煎好的茶湯悄然放在手旁,沒有加酥油,是真正清亮澄澈的顧渚紫筍。李靈鈞肩背端得筆直,眸光凝注在筆尖上,臉上顯出幾分漠然。
弦子被撥動了。不是琵琶,也不是秦箏,這弦聲沉鬱,透亮,能擊碎流雪,響遏暮雲。皇甫南自從冒名做了龜茲樂師,技藝也精進了,手頭更疾,腕頭更軟,蕭瑟時,如秋雁徘徊,纏綿處,如春燕呢喃。李靈鈞不想聽,但箜篌的聲音直往耳朵里鑽,鬧的他又心煩起來。
在長安時,皇甫南是有幾分矜持的,不肯輕易以聲色娛人。
彼時繁華,更顯得此刻兩個人的孤寂。
給蜀王的信寫畢,李靈鈞鈐上印。那一方沉甸甸的銅鈕龜背方印,李靈鈞拿在手上反覆看了一會,收進貼身的革袋。碰一碰瓷甌,已經涼透了,他抓起甌子,把茶湯里往帳外一傾,走回來時,皇甫南的手指正按住猶自顫抖的弦,對他笑得嬌麗,「巧聲一日一回變,可得天子一日一回見?」
李靈鈞冷淡得近乎敷衍,「手不疼?」他把臉轉到一旁,「別彈了,不好聽。」
「彈也不行,不彈也不行。」皇甫南輕嘆口氣,「一個樂師,被攆來攆去,帳子裡卻一點聲音也沒有,別人該懷疑了。」睫毛下的眸子悄然觀察著李靈鈞的表情,「還是,你怕被吐蕃公主聽到,說你這個人縱情聲色,難托終身?」
這可真成了反咬一口。「說到公主,有件怪事,」李靈鈞波瀾不驚地挑起了這個話題,「原來那個婢女德吉,才是真正的公主。」狹長的眼尾將她一瞟,「你在拂廬里許多天,沒看出來不對嗎?」
皇甫南把手指浸在雪水裡,又含在口中想了一會,很自然地說:「你是說阿普篤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