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920年,近代轉型期朝鮮開放了通商口岸後,在仁川和漢城,不僅僅崛起了山東幫與萬泰和號,還有許許多多群體同台競爭。
如果說左佑佑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漢城”的話,那麼,現在,在山東幫的史料中,另一個城市從歷史中走了出來。
仁川。
第137章 美國人吃皮蛋,韓國人鬥地主
“仁川?”左佑佑在紙上記錄下這個城市名。她苦思冥想半天,突然想起,“仁川港!”
仁川港,朝鮮的通商口岸。
萬泰和號和山東幫都需要將國內的絲綢運送到仁川港。
“仁川哪裡會買中國絲綢。”左佑佑心想,“從萬泰和號的帳本來看,進口絲綢對於古代朝鮮來說是是奢侈品,購買主力都是居住在漢城的王族和貴族。”
“因此,絲綢的消費市場在漢城。”左佑佑寫下“漢城”兩個字。她想了想,用筆在“仁川——漢城”兩個城市名之間,連上一條線。
這條線,代表著物流網絡。
如果說,從中國運往朝鮮的物流網絡,山東幫和萬泰和號各占南北、互不相侵的話,那麼從仁川到漢城,萬泰和號和山東幫之間,必然存在對物流的競爭。
誰的貨到的早,誰就能搶占市場。
左佑佑霍然起身,她知道了!
“姜世欽博士,請幫我查閱首爾大學奎章閣的館藏史料。”晚餐的時候,她向姜世欽提出要求,“上海萬泰號在仁川的分號,還有當年仁川港山東幫的商號,我需要這部分史料。”
三個人坐在海邊的大排檔擼串,若干青島啤酒瓶子佇立在塑料布上。卡勒布博士一邊夾烤韭菜,一邊和姜世欽探討歷史問題。
一個奇怪的組合,無論是人,還是飲食。
“仁川?”姜世欽隨手遞過來一串烤螞蚱,有些疑惑,“萬泰號在仁川的分號生意做得並不怎麼樣,我都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沒什麼研究價值。我覺得還是萬泰和號比較典型啊?”
“救命,你為什麼要吃烤螞蚱……”左佑佑戰戰兢兢地用手裡的肉串撥開烤螞蚱,“我只是想,當時萬泰和號的絲綢從上海運到仁川港以後,由仁川分號運到漢城。我想了解一下當年那些仁川商號的歷史。”
“中國人居然怕烤螞蚱?!”姜世欽自己咬掉了手中烤螞蚱的頭,喝了口啤酒。
“你想研究仁川港物流網絡?”卡勒布博士老辣地問。
“沒錯。”左佑佑用一個詞語回答兩個問題,“不過,相比於確切的物流網絡史料,我更想找一些往來書信。”
“萬泰和號的文書?”
“不需要拘泥於萬泰和號。”左佑佑說,“同時期的華商,如果有文書的話,我都想看看。只可惜這部分史料基本沒有保存在中國。”
姜世欽說,“可以,我寫郵件給奎章閣。另外,我從前參與過一個項目叫‘東亞經濟與韓國’,我的項目同學海川跡部教授明天抵達青島,他那裡或許會有一些史料。”
左佑佑眼睛亮了,殷勤地拿了兩串烤大蒜放在姜世欽面前,半壞心思半討好地說:“姜世欽博士,嘗嘗,烤大蒜也是中國。”
姜世欽盯著烤大蒜,臉色變幻,極其精彩,然後抬眼看著左佑佑,對著她壞壞地笑了笑。
他伸手出來,輕輕摸了一下左佑佑的頭。
左佑佑:“!”
摸頭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