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姐姐買到了柳樹退的票。」
「它實在是來不了,才退票的。」
拿著這張來之不易的票進了影院,不一會兒,進了廣告,再然後,小柔就看進去了。
等下,這個風格,這是顧導的電影嗎?
是不是有些畫風不對?
半個小時之後。
你們怎麼敢欺負寧大人的呀,為什麼誣陷他,還放逐他?
一個小時之後。
寧大人好帥嗚嗚嗚,獲得金手指之後很帥,能和動物溝通很帥,打回來也很帥。
兩個小時之後。
小柔眼中只有金色的龍影,以及寧宿在電影裡的身姿。
這不比好萊塢的電影好看?
我們華國也有自己的大製作爽片。
至於顧導——原諒你了,別拍勞什子文藝片了,來拍商業片恰飯吧。
「家人們,電影真的挺好看的,去看吧!」
從電影院出來,小柔顧不得和朋友們吐槽下頭男,而是先安利了自己的電影和新男神。
「嗚嗚嗚我再也不網戀了。」
網絡上認識的男的,有男主角帥嗎?
不如追星。
相同的對話發生在華國的許多區域和許多地方,以至於讓人覺得可能是托的程度。
「說吧,收了多少錢?」
「這《山魂》到底下了多少水軍?」
與普通觀眾的交口稱讚相比,出現在大眾眼前,更多占據視覺重心的,還是各位影評人的痛心疾首。
《一位文藝片導演的隕落》
《商業化對於文藝片的侵蝕》
《逐利:電影產業的悲哀》
影評人在網絡上疾呼,痛陳顧導被市場導向侵染,不夠純淨,是自甘墮落,然而,在普通人的好友圈裡,卻是一個又一個安利。
「挺好看的,節奏很好,導演很會拍,主角很帥,特效應該是投了不少錢。」
「就是劇情有點簡單。」
「無所謂了,打發時間,好看就行。」
相比於遙在天邊的影評人,身邊和認識的人的認可更讓人覺得放心,於是,不少人也走進了電影院。
「還不錯,水平很在線的商業片。」
於是,在六月這一月,觀眾們驚訝地發現,在銀鷹獎折戟,不受影評人好評,看上去慘遭滑鐵盧的《山魂》,竟然在票房上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