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翊扭頭,可不是嗎,禁衛在前開道,後面是燕侯的車駕。
燕侯下了乘輿。令翊與兵卒侍從們行軍中禮節,圍觀眾人也都行禮。燕侯微笑還禮。
雖是都城中人,也不是常能見到國君,更不能這樣近地看到,眾人見燕侯來了,神情都很興奮。
令翊上前,稟報已擒拿到「狐狸」之事。
燕侯點頭道:「將軍辛苦了。」
從他們君臣一報一答中,眾人知曉,原來是君上命將軍去擒拿妖狐的,他早就知道這鬼狐狸叫中有貓膩!君上果然聖明!
便有膽子大的人喊:「君上聖明。可不能讓這樣的惡徒污衊了有大功的人。」
燕侯正色道:「這位君子說得好!太傅是有大功於燕國的人,是寡人之師,豈能讓這些宵小用這等下作手段污衊?燕國朗朗乾坤,豈能讓這些惡徒攪鬧得烏煙瘴氣?寡人定讓有司好好審理此事,將這些惡人都繩之於法。」
「君上聖明!」
「君上聖明!」
令翊、士卒及圍觀眾人都行禮稱頌。
相邦燕杵剛剛趕過來。見燕侯這樣不顧身份、不念安危處於亂鬨鬨的黎庶當中,燕杵抿抿嘴,眼中卻又帶著些欣慰。
第二日,燕侯加開大朝會,在朝上怒斥製造讖言、污衊太傅、攪鬧都城的這種無恥行徑,說「其心之險,其行之惡,不讓反叛」。燕侯還從未發過這麼大的脾氣,眾臣皆默然。
只有被污衊之人俞嬴就事論事道:「這事攪得民心惶惶,城郭內外不安,更提醒我們該當重視對民之教化。令將軍在壇場上的話,俞嬴也聽說了。令將軍說『君上是英明的君主,咱們燕國也是有禮法的地方』,令將軍說得好。於黎民,當以禮樂道理教化之,以政法刑罰約束之,禮法並重……」
俞嬴說起教化之道,又隱隱地為制定燕國自己的法經做了些鋪墊,隨後俞嬴又提到前些時日燕侯的招賢令……
燕侯不時點頭,眾臣有也點頭的,有若有所思的,有皺眉的……
第一次來聽政的公子啟卻覺得自己聽見了燕國、聽見了這個世代滾滾的車輪聲。他又想起老師在齊國泮宮中說的話,「世事有變遷,朝代有興衰,而『仁』『義』『道』『法』諸理長存」。老師後來與他解釋這話時曾說:「世事無常,誰說得清日後會如何?我們活在此時,做此時該做之事、盡該盡之力,便足矣。」君父、老師、令將軍他們便都是在做「該做之事、盡該盡力」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