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言不可,則是違命,豈得違旨以耽罪戾乎?”欽曰:“不然。
事有常變不同,苟利於社稷者,且當專之。
今事不利,為臣子豈可嘿而不言,坐視以成禍亂乎?今若據詔,悉罷去州郡之兵,是四夷無防守之備矣。
人皆豈俱堯舜,能保其無凶頑?況此遼左之地,夷虜雜居,性如羊犬,出沒不常,變亂莫測。
戎羯之輩若見我城無兵護,窺覦作亂,擁眾而起,吾為守臣,曷其御之?能保地乎,能保身乎?”眾官曰:“然則何以回旨?”欽曰:“吾當具表以利害陳之,如不允奏,又作區處。
”乃即使人齎本入朝,其略曰:戎狄強行,歷古為患,侵凌中國,無代無之。
惟漢武專兵,故漠南賓服;曹魏用武,而遼左懷威。
即武侯之撫不毛,雖雲以仁德感其心,亦假戈甲為之擒縱,所以諸方不敢為亂,迄今無異。
且茲西北之域,民稀地曠,邊境諸郡,半為戎居。
邇來漸次處於內地,如晉陽、上黨、代郡、弘農、燕、齊等處,悉皆有之。
所賴者,中國兵容之盛、戰具之雄,可以警赫其心,使之知所畏懼耳。
今聞詔罷州郡之兵,倘一旦羌戎胡羯乘弱竊發,既無兵士,何以制之?且胡戎之性,畏強欺弱,非我中國純民之比。
彼夷不知書,恃凶而暴,遇強則服從,見弱則肆虐,悖亂之心,無時不存者也。
臣見內居群胡,今雖伏順,獷猛橫暴,未嘗少改。
第恐習知華俗,百年之後,虞有風檐之警。
況又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可至孟津,不但京師驚擾,北地、河西、太原、馮翊、安定盡為戎狄之庭矣。
伏乞陛下以平吳之威,趁兵將之廣,遷徙內郡雜胡,驅之遠出塞外,免生後日之患。
此乃先哲慎四夷出入之防,明上古荒服之制,實萬世之長策也。
如不聽臣言,而不逐胡虜出境、留郡守之兵,必致亂階變起,貽悔後人。
伏乞聖詳,不勝待罪。
謹疏。
晉主覽郭欽之表,乃與近臣等言曰:“胡虜之患,自古有之,在人君之德政何如耳!若有德以化之,數十年之後,皆為良民。
吳起有云:‘君德不修,岳中之人皆敵國也。
’昔秦築萬裡邊城,以遏胡羯,不虞禍亂近出趙高肘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