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誠愚,顧無可補,惟陛下垂齊桓九九之納,俾臣下等得以盡其忠悃,亦庶可以少資政治也。
”許遐曰:“長宏之言,誠知王道之體也。
昔前漢高帝從諫如流,故能振一六合;世宗遙可汲黯之奏,而能恢隆漢道。
如桀紂誅諫,幽厲弭謗,是以三代之所以不保也。
今陛下以聖武之資,應期昌運,振不世之烈,若能遠擬成湯,明鑑桀紂,取法高光,則天下不難定也。
”崔瑋曰:“陛下挺生英武,謀臣武將皆有良平黔越之才。
臣等草茅枯朽,無益於事,今蒙恩詔,得侍左右,但願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業,汲汲於心以圖恢復。
於君臣之際,勿以忤意見嫌,勿以逆耳見怒,慎終如始,愛民惜士,不嗜殺戮,亡蹈荒氵㸒,則天神自然默助,一統之機可不勞而復耶!”漢主聽言大喜,謂元達曰:“此張孟孫之過也。
孤若早知,肯使賢才久困林下乎?”元達曰:“臣送張孟孫之時,業許輔漢,非惟不自早求仕進,但臣素性愚梗,且陛下名例未立,恐與諸將佐或有規誡責難之言,未免於拂忤訛舛之尤。
況臣潔身避亂,效耕莘版築之勞,以終餘生,未得旗引之招,不敢求聞於世,是以其為蠖曲,待時而伸耳。
”漢主高其言,欲以為右相,奈定名未久,難於為言,乃日與宣於、孟孫議之。
宣於揣知其意,乃奏請以劉宣為左賢王、大單于、五部大總戎,鎮守左國城,代劉義、游光遠上平陽,就保陳元達為左相,參理國政,以崔瑋、許遐為咨議大夫,王伏都為行軍都尉。
再說劉欽與馬寧往酒泉聘取徐光,至其家時,已皆不見。
於郡中相訪數日,並無所聞,又恐在市有人詰問,復往其莊畔處尋之。
忽見有樵夫挑柴一擔,在樹下憩息,馬寧乃與之盤桓,閒問曰:“吾有一故友名徐光,原在此處,今不知何往,汝等若知,煩為引見,自當重謝。
”樵夫曰:“我昨往浥澗山中打柴,見一先生,長髯秀目,身長八尺,在那裡讀書,道是酒泉人,不知何名。
”馬寧曰:“莫非即是吾友?必須相浼指引前去。
”乃重賞其人,一同入山,直至草庵前下馬。
內面徐光聽見有人言語,出外看之,乃是馬寧,歡笑延入。
各皆相敘致意訖,劉欽曰:“特奉漢主之命,送有薄禮並丞相修之書啟,相迎先生至平陽,共救萬民。
”徐光曰:“仆有此心久矣,但恐駑馬之步,難展於騏驥之側,辱勞將軍枉駕,敢不敬從?”遂置酒相款,遣人往邀程遐,一同收拾,望平陽而進。
四人於路無辭,不日早到平陽城下。
漢主見報,慌令宣於、張賓、呼延攸等出城遠接,自候於外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