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們的炭窯,」楊老太道,「宋先生帶著我們做的,已經燒出了一窯炭。」
「去看看。」趙景雲眼睛一亮,十六戶的情形當真讓他驚訝,他們一路過來,也悄悄去了不少遷民的村子。
別說圍牆了,連糧食都不夠,甚至有人攔著官路上的人乞討。
就算是好的村落,清理了雜物,開始修葺村子,堆積了一些木柴,但也沒有到燒炭這一步。
趙景雲快步走過去,就看清楚了那簡陋的炭窯。
「能燒出炭來?」趙景雲問。
說話間石平就將木炭拿過來給趙景雲看。
宋太爺捋著鬍鬚道:「這是第一次燒出來的,火候稍有些不夠,這次多少一刻,應該就可以了。」
趙景雲都替十六戶歡喜:「那您們冬日就不用買炭了。」
宋太爺道:「如果能找來足夠的木頭,十六戶燒一冬日應該沒問題。」他們也不是無時無刻都得用炭,白日裡就用柴禾,這樣一來自然就夠用了。
趙景雲一路上滿心愁結,現在因為十六戶消散了不少,倒不是十六戶現在有多好,就是他們這樣氣氛,讓人跟著滿懷期望。
只要人好好的,以後都能好起來。
「這邊沒有井,」趙景雲發現了問題,「你們要去東村打水?」
趙洛泱點頭:「西村這邊原來有個井,但是被雜物填滿了,等到天暖和了,我們再選個地方重新打井。」
趙景雲接著問:「東村的里正有沒有來幫忙?」他來這麼久,發現東村那邊沒有人往這邊來。
周圍一陣安靜。
趙景雲已經知曉結果。就連朝廷都沒有妥善安置遷民,更別提這些里正了。
楊老太道:「別人幫襯終究是一時的,我們這麼多雙手,只要別鬧出旁的事,早晚能將日子過好。」
楊老太的話已經很委婉。他們不求東村的人幫忙,別來出難題就好了。
幾個人進了屋。
多虧這兩日趙學義擠時間做了兩個小杌子,否則大家還沒地方坐下。
宋太爺看向張典吏:「你可拿定主意了?要留下還是回去?」
張典吏笑道:「我與趙大人說好了,我以後就留在洮州縣衙。」
大家都跟著高興,張典吏在這裡,對他們來說可是好事,他們在衙署認識的人越多,日後就越方便。
更重要的是,這一路上經歷這些,大家也捨不得張典吏。
宋太爺道:「就在這邊用飯吧,雖然飯食不好,好在我還留著些好酒。」
趙景雲自然應允。
吃什麼飯食都沒關係,主要能與大家說說話。
宋太爺也想問問孫集的那樁案子。
幾個人正在交談,後趕來的丁榮快步進了村子,好久不見,丁榮本該與大家親熱親熱,不過他有更要緊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