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彥畢竟是個讀書人,讓他咬著半塊野菜餅去追車,他還做不到,所以匆匆吃過飯後,他就讓王大套上車,孤單地上路了。
徐氏在村頭一直目送騾車離開,想想方才的事,不知為何她居然有些想笑,到了洮州,一切都與他們想像的不同,或許是來對了。
雪雖然下的很大,好在鳳霞村離洮州城不遠,王大很快就找到了衙署。
宋光彥走到衙署門口就被攔住,於是上前說明來意,並將手中的文書遞給衙差,衙差自然不敢做主,就要回二堂去稟告趙大人,剛好這一幕被趙學景瞧見。
趙學景上前道:「那位是宋先生的長子,咱們大齊的狀元郎,有官身的。」
「您認識啊?那就好。」
衙差不是個勢利人,他本就不認識宋光彥,不像趙學景等人是衙署的常客,進出衙署自然不用再盤問。
不過現在有了趙學景的話,衙差就將宋光彥放了進去,畢竟人家爹還在二堂呢。
宋光彥是想要等趙大人出來之後,先遞交了公文再提別的,可是走到了二堂外間,就聽到裡面傳來一個女郎的聲音。
「洮州的地勢,平原和低山交錯,南高北低,似盆地。平日乾旱少雨,所以每年農物收成並不好,想要有所改善,就得早做準備。」
「先重新勘查洮州能夠耕種的土地,因地制宜耕種農物,將那些能引渠、引泉灌溉的土地劃出來。」
「至於那些灌溉困難的田地,就要種青稞或豆類,只有將所有都算清楚,才能知曉準備多少種子,保證耕種有序。」
宋光彥聽著,只覺得這些話全都點在了關鍵之處,一時忘記了繼續往前走
,旁邊的趙學景見狀也停下了腳步。
宋光彥陷入思量中,就像女郎說的,春耕不是隨便說說就罷了,要因地制宜,隨時變通,否則在乾旱之處種小麥和稻穀,到頭來不過白費人力物力。
很多地方以開荒為藉口,官員隨意發放種子,分派土地,最後秋收時,打出的糧食不過十之一二,官員怕朝廷降罪,就怪在百姓怠慢,不肯出力,因此農戶多受懲戒,自家的良田被剝奪,要麼就是增加賦稅贖罪,以至於讓農戶聞「開荒」色變。
他在任上時,也上過奏摺,請求朝廷大力開荒,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怨聲載道。宋光彥嘆氣,他果然做什麼都不成。
女郎說的話中,還有些陌生的詞兒,「盆地」是什麼?
屋子裡,趙洛泱、宋太爺、趙學禮等人坐在一旁,謝大人和趙景雲以及衙署中的文吏坐在另一旁。
趙洛泱說完話看向宋太爺,看在別人眼中,就像一個學生在詢問老師,自己剛剛表現的如何?
宋太爺也伸手捋了捋鬍鬚,仿佛是在回應。
謝忱心中不由地感嘆,這位先生當真厲害,可惜平日裡不願意多言語,好些事只願教這位女弟子。
趙洛泱與時玖道:「頭兒開好了,接下來就該做正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