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長公主沒嫁去吐蕃之前,她在宮中就與公主見過,她喜歡長公主畫的狸花貓,於是多瞧了幾眼,長公主幹脆就將那幅畫送給了她。
她將畫裱起來,每天都會去看一看,只覺得長公主十分厲害,是她爺爺也及不上的那種。
之後昌樂長公主出嫁,她也知曉將來及笄之後會嫁去馮家,可是有一日爺爺歸家,突然要作罷與馮家的婚事,她不明白是為何,後來偷聽了才知曉,原來馮家在昌樂長公主的事上做了手腳。
那時候馮家女入了王府,卻只是個妾室,馮家急於在太祖面前立功,不但能有個富貴前程,還能抬高自家姑娘在王府的地位。
剛好烏松齊過世,昌樂長公主欲回到大齊,太祖擔心吐蕃因此動亂,老爺便出了個主意,將昌樂長公主留在吐蕃,二嫁了烏松節。祖父覺得馮家的手段太過卑劣,身為朝廷命官,不想著用正途解決,反而去算計一個女子,這樣的家風,必定人心不正。
馮家行的是險棋,差點就被當時的皇后娘娘,昌樂長公主的母親拿辦。好在太祖伸手保住了他們,接著開始頻頻拔擢。
她本不該嫁入馮家,要不是幾年後與老爺在船上相識,中途還被老爺搭救,她可能就會按家中長輩的意思另選夫婿。她是歡喜老爺的,馮家當時也算是朝中重臣,她祖父重病纏身遠離朝廷,父親又難肩負家族重任,她眼看著平日與父親要好之人,開始有意疏離,從前在外,總被人關照,後來卻屢屢看人臉色,聽人閒話。
她嫁到馮家,不但能與歡喜的人在一起,還能穩住孫家地位,乃是一舉兩得。於是花了些心思,拉著家中長輩,成就了這門親事。
她還記得祖父那失望的神情,不但沒覺得她重新穩住了孫家,反而說孫家氣數已盡,她出嫁後第二天祖父就過世了。她其實不太理解祖父,人在世上走一遭,何必一輩子去追求那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人總要長大,也就年少的時候還懷有一片赤誠之心,真的就堅
持下去,留下的只能是古板和迂腐。
雖然這麼想,後來老爺再次算計昌樂長公主時,她還是將當年那幅畫拿出來看了許久,昌樂長公主最終沒能回到大齊,她幾個孩子也在戰亂中丟了性命,好在昌樂長公主在大齊留下了名聲。
就像祖父一樣,一輩子清廉,所求的不就是這些?
她一面心中不安,一面又安慰自己是最好的結果,她表面上看著平靜,可終究沒能騙過自己的內心,每當面對女兒的時候,她就多幾分縱容,她也是一個母親,她眼看著老爺做這些沒有勸說,也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保護她的一雙兒女。
因果循環,還是來了。
她寵溺女兒釀成今日的結果。
孫夫人深深吸一口氣,再次將目光落在女兒頭頂上:「記住了嗎?」
馮二小姐在母親的目光下點了點頭。
「等這樁事過去了,我就給你尋一門親事,不要再有別的想法,我是你的母親,也是你兄長的母親。」
孫夫人沒有別的話,轉身向外走去,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馮二小姐眼前,馮二小姐感覺到身上所有的力氣被一下子抽走,整個人委頓在那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