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前國子監祭酒曾給延興帝推舉了三位學識淵博的翰林院侍講,說可以從中選取一位,作為皇長男姬良的開蒙師傅,延興帝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準備下旨讓這三位都作為春闈主考官,他看看情況再定。
本朝國子監與翰林院,雖然都是講學機構,但一個對外一個對內,國子監負責接收各地包括海外學子,開堂講學授課,為每年科舉提供大量優質生源。而翰林院規模則相對小些,屬於宮廷供奉機構,專為皇帝及皇子侍講,除主要的文史外,還有醫術、書畫和弈棋等英才,供皇帝及皇子隨時詢問及游宴陪侍。
翰林院的侍講,大部分是從國子監選取優秀博士升任,還有小部分則是直接從歷屆科舉殿試中選上來的,這一部分人更顯清貴些,屬於天子欽點翰林,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歷屆科舉都由禮部承辦,主考官人選和選題則由皇帝欽定,國子監這些年對科舉一向從不干涉,但今年,老祭酒卻罕見的上了封奏疏,表示新帝首屆科舉,主持春闈者,當以宗室王為上佳,以示重視。
延興帝收到奏疏,想這老祭酒曾是先皇考的侍講師傅,說話還是有些分量的,自己作為新帝,對此理應依允。而如今朝中身居要職的宗室王,唯有魏王姬嬰,於是他下了旨意,讓她作為本屆春闈主考官,那三位翰林院侍講則同做副考官,共同議定選題,由魏王過目後,再呈上御覽確認。
姬嬰接到旨意後,便開始認真籌備起來了,每日朝會後,她都會去禮部衙門走走,再去翰林院轉轉。
因籌備春闈,魏王在中書省的大部分事務也都放了手,這也正合了其餘幾位顧命大臣的意,等她忙完這陣子,政事堂的事多數便與她無關了,到時候西域新商品一通,戶部錢款到帳,將魏王趕出政事堂,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姬嬰也只當不知道政事堂里那些算計,每日只是忙著科舉諸事,到春闈開場這日,她穿著繡金蟒袍朝服,主持了今年的會試大典。
春闈會試一共分為三場,每隔三日為一場,每場持續三日,所有舉子在大典這日入場,九日後離場,下月十五放榜,再過一個月殿試。
這次春闈的主考官是魏王姬嬰,除三位副考官外,還有二十位同考官和五十位督考官,負責彌封、謄錄、閱卷和填榜等。今年會試擬錄二百人,按照往屆科舉慣例,最終選錄的這些進士,就都可以算是魏王的門生了。
前些年的科舉制度中,開景帝定下了許多限制,本意是為提高男舉子的比例,從鄉試開始就按照性別制訂了不同的准入資格和選錄級別,以至女男舉子的比例,從開景帝登基後第一年的六比四,到開景帝駕崩前一年變為三比七,甚至江南幾個省份,比例竟一度到二八之數。
但如今新帝登基,科舉新規取消了往日的限制,這還是姬嬰去年私下向姬星進言jsg議定的。
姬星在做梁王時,就沒少受朝中那些江南世家黨派刁難,因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姬月的擁躉,所以自他登基後,也有心打壓那幾個江南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