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記得收到這份禮物的光景。
那天是他七歲生日,入學卡迪科特私立小學不久。那是為英國九大公學輸送生源的預備學校,教育環境一流,卻並不能杜絕偏見和歧視。
被問起華人過生日吃什麼時,他還沒有覺察出惡意,誠實地告訴同學,如果是在家裡,他們不吃蛋糕,吃雞蛋和“長壽麵”,寓意健康成長。
下一秒就有人嫌惡地嚷嚷起來:“中國麵條?我知道!像蟲子一樣又細又軟!”
到了中午,“華人在家吃蠕蟲和蚯蚓慶祝生日”的流言已經傳遍全校。和他不同班級的傅馬克也連帶著被叫成“傅家蟲子兄弟”,氣沖沖地來找他打了一架。
按照英國習俗和學校傳統,當天過生日的孩子要在禮堂里,被大家抓住腳踝和手腕拋舉三次,以示慶祝又長高了。那天一共有五個學生過生日,輪到年紀最小的他時,同學們紛紛散開,嬉笑連連:
“不,我們怕摸到蟲子,那就太噁心了!”
七歲的傅亞瑟什麼都沒說,轉身離開禮堂。生活老師四處找他時,他已經翻牆離開學校,坐在了回倫敦的公交車上。
他把自己鎖進臥室,拒絕回到那個“充滿傻瓜的學校”,也拒絕再吃長壽麵。
最後,是祖父對他說:“你不是很喜歡在學校的草坪上看書嗎?為什麼要把你喜歡的地方拱手讓給傻瓜?”
他打開臥室門,收到了這份禮物。在此之前,他在祖父的書房裡見過這個鏡框,知道是祖父的心愛之物,也知道祖父在向他傳遞勇氣:“永不畏懼,希望就在前方。”
傅亞瑟記得自己問過祖父:“明是誰?”
祖父並沒有告訴他那是一隻熊貓,只說是他的一個朋友。
“聽起來是個中國人。”
“是的,明是我們的同鄉。”
“他很勇敢嗎?”
“非常勇敢,也非常堅強。”
“牙疼也不會哭?”
“什麼事都不會讓他哭。他總是給人帶來快樂和希望。”
直到今天,傅亞瑟才徹底明白,那件禮物的重要意義。
1944年12月26日,“明”在雪天病逝,訃文由《泰晤士報》發布:“它曾為那麼多心靈帶來快樂,它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樂樂。即便戰火紛飛,它的離去依然值得我們銘記。”
像全國傷心的孩子一樣,傅家的孩子也為“明”哭泣,捧著聖誕卡的傅宗文哭得尤其傷心。
一年後,戰爭結束,“熊貓飯店”重新開張。從廢墟里找回的鐵藝招牌上,仍是“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