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在「光孝寺」三個字的旁邊,寫下了「十年前,建安縣,東溪鄉」九個字。
「所以劉鵲一見到這幾個字,」宋慈道,「便領你入書房閉門相見?」
桑榆回以點頭。她想起那日劉鵲見過這幾個字後,立馬變了神色,請她進入書房相見,又吩咐黃楊皮守在書房外,不許任何人打擾。劉鵲關起門來,低聲問她是誰,她沒有隱瞞,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劉鵲面露悔色,連聲向她道歉,說當年參與劫掠是他一時糊塗,雖說他沒有殘害過人命,只是跟著亂兵搶了些財物,但他身為救死扶傷的大夫,沒有試圖阻止亂兵殘害無辜,那便是罪大惡極,他這些年時常痛悔萬分。他問桑榆是不是來找他報仇的,桑榆心亂如麻,沒有回應他。他說冤有頭債有主,當年他雖沒有害過人命,但畢竟闖入桑家搶了財物,也沒有阻止亂兵殺害桑榆的父母兄長,桑榆若是來報仇的,他願意以死謝罪,只求他死之後,桑榆不要再傷害他的家人。
過去的十年裡,桑榆從沒有忘記過父母兄長之仇,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報仇,只是她將這些心思深藏了起來,從不讓桑老丈知道。她清楚地記得當年那支亂軍的將領名叫蟲達,歸根結底,蟲達縱容亂兵燒殺搶掠,殺良冒功,才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她隨著桑老丈四處售賣木作時,背著桑老丈偷偷地打聽蟲達的消息,得知蟲達早已叛宋投金。她以為蟲達去了金國,自己這輩子只怕都報仇無望了,沒想到竟會在臨安城裡撞見劉鵲。她雖然恨劉鵲參與了當年的劫掠,但她知道劉鵲只是搶掠財物,沒有害過人命,不是殺害她父母兄長的罪人。她問當年殺害她父母兄長的那伙亂兵身在何處,劉鵲搖頭說不知道,她又打聽蟲達在哪裡。出乎她意料的是,劉鵲竟沒說蟲達去了金國,而是說蟲達隱姓埋名做了和尚,藏身在報恩光孝禪寺里。
桑榆不清楚劉鵲所說的是真是假,想起宋慈曾向金人查問蟲達投金一事,心想宋慈說不定知道蟲達的下落,便去太學找了宋慈打聽,希望能得到印證,然而宋慈並不知情。她返回梅氏榻房,收拾好行李和貨物,第二天一早僱車離開,想著先回建陽縣,安頓好了桑老丈,再獨自去報恩光孝禪寺一探究竟。她知道桑老丈將她的安危看得比自個性命還重,一旦知道她要去尋蟲達報仇,必會為此擔驚受怕。桑老丈本就年事已高,加之又是大病初癒,她怕桑老丈經受不了,便沒說實話,只說是帶他回家好好休養。只是沒想到劉鵲突然死於非命,她因為送去的糕點被驗出有毒,被抓入提刑司關押了起來。她昨日之所以一直沉默不應,是因為這些事關係到她父母兄長之死,她本就不願意提起,更重要的是一旦她說了出來,桑老丈便會知道她有尋蟲達報仇之心,她實在不願看到桑老丈為此擔驚受恐。若不是今日桑老丈突然認罪招供,她仍是不打算說出這些事的。
桑榆時而在紙上寫字,時而比畫手勢,將這些事告知了宋慈。她一再示意桑老丈沒有在糕點裡下過砒霜,示意桑老丈一定是擔心她被治罪,為了保護她才這麼做的。
宋慈凝著眉頭,想到劉鵲對桑榆說出願意以死謝罪的話,結果當晚他真的死在了醫館書房,難道他是自盡?可就因為一個素未謀面的女子找上門來說起當年他參與劫掠的事,他會出於悔恨,或是害怕這女子報仇,便決定以死謝罪,並且當晚真的自盡嗎?宋慈覺得換了任何人,都不可能這麼做,更何況在他眼中,劉鵲並非一般人。他與劉鵲只在梅氏榻房有過一面之緣,其人長須花白、面色紅潤,看起來甚是面善,關於劉鵲的其他印象,則是從劉太丞家眾人口中聽來的,大都比較正面,但他隱隱覺得劉鵲這人沒那麼簡單,尤其是劉鵲閉門見桑榆時說出的那些話,更讓他確信自己的這種感覺。劉鵲說自己罪大惡極也好,說自己痛悔萬分也罷,其實話里話外一再地在強調他沒有殘害過人命,只是跟著亂兵搶了一些財物,還說自己願意以死謝罪,求桑榆不要找他的家人尋仇。面對一個十六七歲、涉世未深的女子,劉鵲這一通話說下來,桑榆即便有心尋他報仇,恐怕也下不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