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應瀾陪著他們走了舊車修理工廠,一起進辦公室喝茶。
「我看喬老闆的車隊都是舊車。即便是你給籌賑會價格便宜,一輛新車動輒三四千,但是喬老闆的舊車不過兩千都不到。如今國內這個狀況,新車折損也高,如果捐助舊車,不是有更多車子能進國內?」這位胖胖的霍先生提出這個問題。
葉應瀾燙著茶盞,沖洗茶葉,抬頭看向這位先生:「霍先生,舊車的價格天差地別,而且舊車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勢必要新舊車一起捐,有人要是收購了沒有修理好的舊車,替換了新車,舊車用於軍用,故障不斷。到時候說這些舊車是南僑總會捐的,怎麼辦?」
這位霍先生停頓了一下。
「我們提供新車,到港之後經過再次測試的車子,送往國內,尚且被認為是生意。而且,我們修出來的舊車,實際上也都是賣給國內,也是用於國內運輸,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葉應瀾給幾位倒茶。
「不知道你們修理廠可有更多的舊車可以售賣?」霍先生問。
葉應瀾心裡明白各家都有小九九,這位霍先生是眼紅喬先生汽車運輸業務了。
喬老先生現在主營就是昆明到重慶和武漢到重慶兩條線路,尤其是昆明到重慶,他兒子喬啟明在香港和南洋採購了物資之後,通過余家的船運往海防港,如今香港一百大洋的東西到內地可以賣到三百大洋,邊運輸,邊做貿易,就這已經賺得讓人眼紅。
直接說你們也要組建汽車運輸公司,偏偏先說要讓籌賑會捐舊車,明顯是想要渾水摸魚。葉應瀾說:「供不應求,還沒出來就被訂了。」
這位略有些失望。
林先生和姜先生邀請葉應瀾一起去吃午飯,午飯後再籌賑會門口,背後是紅色橫幅,前面是整齊的二十八輛嶄新的救護車,在報社記者面前,進行了車輛交接。
張老先生聲淚俱下地感激了海外華僑的愛國之心。
這時有記者問:「張先生,我想問,您對在武漢、重慶等地的商店出現南洋的捐贈物資。您有什麼看法?」
張老先生被問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準備。
這這位記者拿出一份報紙:「這是我的同僚在武漢和重慶進行實地採訪後,發回的照片,登上了今天的報紙。」
「我來跟大家念一下。」這位記者念了起來,「南洋捐贈抗戰物資被高價轉賣牟利……」
文章的內容是南洋給抗戰前線的大米、煤油、阿司匹林、毛巾等物品出現在了重慶和武漢的商店裡。
這篇文章內容念完,全場譁然。
邊上的人還添了幾句:「我也看到這條新聞了,所以才過來看看,想親口問一下,我們省吃儉用,為國內捐贈的物資,為什麼沒有到前線將士手裡?而是被放在商店裡高價轉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