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長淵不像其他君王問關於治國之策的問題,他打破常規,問:「你覺得子珩為人如何?」
孟晚畢恭畢敬地回道:「先生德高仁厚,心繫天下,是我等的榜樣。」
元長淵走了下去,在他們三人身邊踱步:「你們的榜樣難道不是江淮民嗎?」
江淮民可是天下文人的表率,在那堆文人里,江淮民的聲望遠超於房青玄,主要因為房青玄不愛跟文人結交,就愛與底層老百姓來往,加之房青玄還太年輕官職又不高,所以那群文人就算心裡認可房青玄的文采,嘴上還是要批判兩句。
孟晚說:「二人皆有可取之處,但孟某以為先生更值得敬佩。」
元長淵點了點頭。
旁邊立著的袁佐袁佑一頭霧水,不懂皇上為什麼要在殿試的時候,聊這種私事。
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品德考核,孟晚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過了這一項考核。
接著元長淵又問了袁佐袁佑這對兄弟幾個問題。
袁佐袁佑都答得不錯。
元長淵讓小旺財呈上紙筆,隨即在紙上寫下了狀元郎的名字,榜眼、探花依次寫上,排名就跟會試一樣。
狀元孟晚,榜眼袁佐,探花袁佑,他的子珩早就給他排好了。
殿試結束後,新法即將頒布。
元長淵召集朝廷重臣,在政事堂商量了兩天兩夜,都還是沒能把新法的內容確認下來,到了第三天,房青玄被召來一起議事。
前兩日怎麼商量都覺得不妥,房青玄一來,大家都茅塞頓開了。
房青玄提了十條。
一是解決「冗官」的問題,可以裁撤一部分無用的官吏,因為現在的官僚體系過於龐大且臃腫,執行起來低效又無能,在職的官吏比前朝多了十倍不止,不僅造成辦事低效的問題,還給財政造成了負擔。
二是可以向民間發放「官稅」,也就是貸款給百姓,在糧食還沒成熟之前,給沒有餘糧的百姓貸些糧食,等到秋收的時候,再從百姓手中把糧食收回來,可以解決民間因青黃不接造成的動盪。
三是解決「漕運」,各地因運輸不便,糧食運轉不開,有些地方缺糧,而有些地方糧食多得生蟲,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得修更多的官道,道路四通八達,糧食也就能運到各地去。
………
房青玄提的每一條都很可靠,若是真按照他說的執行下去,財政和民生必將好轉,江元走向繁榮昌盛,指日可待。
可問題就在於,不好執行,江元太大了,有七個州,八十二府,三百多個縣,一層層執行下去很困難。
房青玄的提議則是一步步來,先解決「冗官」的問題,讓整個體系能靈活運轉,再執行下一步。
從早上一直商議到了夜裡,政事堂的燭火還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