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自己地里的糧食,比旱災前少一點。
畢竟土地乾旱一年,減產也是正常。
村民們盯著佃地里的糧食,想到他們在佃地開耕時候,東家給他們弄了藥肥放水裡澆地肥地。
他們自己的田是沒有的。
如今澆了藥肥和沒澆藥肥的地,產量如此明顯,村民們也是十分震驚。
在豐產的喜悅時,村民們不可避免的想問雲懷瑾買藥肥肥地。但在想到聽說藥肥的藥材很貴時,又打消了念頭。
而且,東家因為要肥莊子的地。他們又因為佃了些地,也跟著占了便宜。哪怕沒有藥肥去肥自己的地,他們的整體收穫也比其他村子高的。
這樣已經很好,知足了。
瑾初農莊增產的消息,不出意外的在秋收後傳了出去。
兩村的村民們也不是刻意往外說,只是他們各自在其他村子裡也有家人,在家人面前說一嘴也是人之常情。
就這樣,你說一嘴,我說一嘴,消息就這麼傳出去了。
趙縣令聽到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找了林縣丞,想讓林縣丞去一趟農莊問問藥肥的事情。
結果就聽林縣丞說他早就知道,也問過了。
林縣丞將之前問藥肥時的話給趙縣令說了一遍,趙縣令聞言也是無奈嘆息,太可惜了。
原來林縣丞早知道這藥肥百姓用不起,怪不得他聽到藥肥沒反應呢。要是有用,怕是都不用他叫,人直接去農莊了。
衙門沒反應,周邊的莊子卻對這藥肥很感興趣。
有幾家也上門去問雲懷瑾藥肥賣不賣,雲懷瑾知道莊子增產是因為澆了靈泉水,哪裡有什麼藥肥。
為了遮掩耳目採購的那些藥材也是一筆大開支,雲懷瑾哪怕賣「藥肥」,目前除了讓人更累外,利潤方面並沒有多大。
因此雲懷瑾便說:「藥肥原料太貴且製作麻煩,不好再多量生產,因此不賣。」
雲懷瑾解釋的詳細,哪一條都是叫人沒法反駁。
周邊莊子也沒辦法,人家不賣,總不能去搶吧?
而且瑾初農莊現在生意鋪的大,和衙門也有千絲萬縷的瓜葛,就算是他們想搶,也搶不了,只好離開了。
與這些被拒後便離開的人不同,周合在知道瑾初農莊有增產的藥肥時,第一反應就是要去偷方子。
周合早就打聽到瑾初農莊新買來一個小孩,是個生面孔。
也打聽到了那小孩來歷,之前是被賣去做了人猴的。
周合想著這人猴吃這麼多苦,肯定想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