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結局中】
熹元十二年,夏。
「在各郡設瞭望司,由中樞直派,方確可保地方官吏之正與法制之實,杜絕蠹政濫權之弊,只是若貿然派遣朝廷命官,恐生疏於民情,不知其所以然,反而可致其治理不當。況且,此舉恐有集權過重,中樞與地方有失衡之虞。」
蕭珏把手中看了一半的奏章放在一邊,淡聲說:「這些人,蜀中今年大旱,提及的寥寥無幾,倒是派誰去管地方這事兒,踴躍地很。」
「監察司的好處太多。這些年天下舉子趨之若鶩,皆是為了食其俸祿,誰不想分一杯羹。」
顧行秋起身走向他,為他按揉酸痛的肩膀,微微俯身,指著奏章上的幾處字眼,垂下來的黑髮幾乎要觸碰到蕭珏的桌面,「如果中樞直派,或許真如奏章所說,會因不熟悉民而誤事,但若全部委任當地人士,又恐其徇私舞弊。」
「不若放出消息,用這個作餌,看誰能解蜀中燃眉之急。」
「不成,」蕭珏想也沒想便搖頭,「瞭望司不可再立,否則便矯枉過正了。」
他繼續道:「地方官吏久居一地,易生根固本,若非中央直接監督,吏治不可新。且歷朝歷代,或多或少,皆有監察之制,失衡者數不勝數。中樞之威,地方之敬......」
蕭珏無奈一笑,「過於嚴苛之監管,可能令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反而害政。寬政養民,以簡馭繁,方得制衡,有些人太過了。權力過盛,中央難以制約,日積月累,必生禍端,我想......」
顧行秋認真聽著,問:「怎麼?」
「會不會朕不該設監察司,或許這些年來,過於扶持,怕是物極必反。」
「大胤根基雖穩,可前朝的百姓,如今便是大胤的百姓,乃至於一官一吏,若沒有監察司,後患無窮,再說,還有各地的護御司看著呢。」
蕭珏揉了揉額角,沖他勾手「你替我解決一些人。」
「陛下聖明。這幾人確為關鍵。」顧行秋仔細聽了,手指輕輕觸碰了他的手背,仿若無意間的動作,卻讓兩人都是微微一顫。
「這麼說,蜀中的事兒,陛下是有頭緒了?」
蕭珏朝後一仰,下巴沖案上指了指:「這人就不錯。」
顧行秋便拿過奏摺仔細看起來,「這人見解還算獨到,不愧是陛下欽定的中書郎。」
「初出茅廬,才第一封奏摺,就把朝中上下都得罪完了。」
蕭珏慢慢說著,目光與他對撞,眼中閃過一絲機鋒:「監察司由你經手,有些東西我不太好做,」
顧行秋看著他嘴角笑意移不開眼,心中泛起一絲波瀾。站起身繞到這人面前,目光鎖著他的眼睛,笑道:「是。」
一個太監過來給他們上茶,一個白玉碗放在桌上,蕭珏往旁邊瞥了一眼,將面前人推開了些,伸手去夠桌上的冰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