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足有三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區域。四周環繞著九座海拔高度兩千米以上的山脈。其中的最高峰甚至達到海拔六千米, 終年積雪的銀色山巒即便在太空中也清晰可辨。
而在這群壯麗山脈的懷抱之中,隱匿著一片「世外桃源」。
每年春夏兩季,大量消融的冰雪流入山谷, 蒸發的大量卻被大山阻隔無法流向遠方,於是重新化為降雨落回到地面,因此這裡氣候濕熱多變,甚至有長達七個月的雨季。豐沛的降雨澆灌出了大量植被,並滋養了形形色色的神奇動物。這裡甚至被認為是第五大區風景最為瑰麗的地區。
然而如此生機勃勃的沃地,卻有個不詳的名字——死蔭山谷。
這還要從兩年前,第三自然官方拓荒團隊的一次意外說起。當時一支二十五人的小隊深入谷中實地勘探,卻只有八人最終生還——餘下十七人因為各種離奇原因:失足、瘴氣、被野獸拖入水中, 甚至因為接觸有毒植物而引發的群體性錯亂而身亡,為這片寧靜的谷地投下了一層陰翳。
以上這些背景介紹,也將會出現在分發給每一位參賽學生的生存手冊上。至於是真是假,沒人知道。
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主辦方希望本次交流會辦得越刺激越好,只要別出人命——出了人命可是要賠大錢的。
又過了半個小時,航空器抵達死蔭山谷腹地的交流會大本營。這是一座灰褐色碉堡式建築,表面布滿藤蔓和青苔——要不是交流會定製的輔腦解說功能已經上線, 一靠近建築就會知道這裡原本是科考隊的臨時營地,衛長庚幾乎要以為是誰把破破爛爛的東極哨塔給搬過來了。
雖然外觀破舊, 但「碉堡」內部經過整修,已經能夠勝任交流會臨時指揮部的各項工作。很快, 剛剛抵達的教師團就被帶去了會議室,並獲得了有關本次活動的詳細流程說明。
本次友校交流會為期三周, 分為「安全區」和「野區」兩大交流賽場。其中「安全區」賽場主要面向非對抗性的技能比拼,參賽學生將圍繞著營地建設、地形勘測、設計規劃等多項內容展開較量。
而「野區」賽場則更具有風險性——開幕當天,參與交流的十二所學校的12支哨向代表隊,將同時從死蔭山谷邊緣的12個點位出發,向位於圓心的大本營進發。在前進過程中,他們需要探測地形、避開一切潛在的風險,並儘可能多地收集動植物樣本以供科學研究。
三周之後,無論12支隊伍的進度如何,都將統一返回大本營,參與盛大的會師儀式。屆時,大本營將點燃巨型篝火,那會是外太空所能觀測到的、第五大區的第一縷文明之光。
為了確保交流會能夠安全、流暢地進行,主辦方將投入數倍於參賽學生的安保團隊。其中包括了在死蔭山谷邊境雪山上巡邏的大量仿生人僱傭兵,時刻跟隨學生定位拍攝的微信無人機群,設置在野外的應急安全屋,24小時待命的急救系統,還有一支野外裁判隊伍。這二十位來自各個學校的精英教師團隊,將密切關注12支野區隊伍的進程,維護秩序、仲裁糾紛,必要時甚至可以出手替學生擺平過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