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逸朝在寧國居住了這麼些年,早已經摸透了寧國朝堂上的各個衙門是如何運作的。
如今一聽自然清楚這其中的貓膩。
他眉頭一皺,「說起來,屬下在江寧城居住的這些年,聽聞了不少江寧知府和江寧文家的糾葛。」
陸雨寧挑眉,「哦?」
江寧城文家,算得上江南世家門閥之中頂尖的那一撥了。
元逸朝想了想,緩緩道,「文家原先就是先林朝的皇后妻族,在先林朝時期,總共三百年五十八年間,共出了四位皇后……」
而不算後林朝,也就是在寧國建朝初期占領了北疆與之割據的那百餘年,文家算得上是前朝出皇后最多的世家了。
「當時還有三朝必出文皇后的說法。」
說的是三代先林朝的皇后當中就有一個是出自文家。
不過除了第一位文家出身的皇后是出自嫡支,其餘的皇后都是出自旁支。
為的就是不讓先林朝皇帝有所忌憚。
甚至為了避開先林朝的猜忌,文家還特意退居江南,沒有任何人在朝中任職,若非如此,文家也不會存活至今。
甚至,後來的後林朝文家就再沒跟對方有過絲毫牽扯。
陸雨寧卻覺得,這樣的人家,野心絕不小。
元逸朝自然也是這麼覺得的,所以在江寧城居住期間,他一直有意無意地打探文家的消息。
但,「文家內部的消息十分不易打探。」
元逸朝皺眉道,「文家世代都只用世仆,從不在外買賣僕從,更沒有放出過僕從。」
陸雨寧皺眉,「從沒有?」
「是,從沒有。」
不僅僅是在元逸朝在江寧城居住期間,還包括對方在江寧城存在這麼多年的時間。
「而且文家歷來都對江寧知府影響甚重。」
元逸朝緩聲道,「如今江寧城的知府乃是謝承方,對方原先是御史台御史,後來謀了外放,便去了江寧城,此人據說在朝中並無朋黨,也不與同鄉,同窗,同年等相交,十分特立獨行。同時也十分鐵面無私。」
謝承方是先帝時期的榜眼,說實話,成績平平,這是對比歷年的一甲進士而言,仕途也同樣平平——還是那句話,對比歷來的一甲進士,他的仕途真不算特別順,但也不算特別差的。
二十五中榜眼,隨即進入翰林院行走,任編纂,就一直待在翰林院修書,二十七才頭一回外放西南一個小縣城當中當縣令,整整六年,直到三十三了,才回京,進入禮部當了個給事中,還是個副的,連周凌風如今這種正六品都不如,只是個庶六品。
之後又熬了七年,這才到了御史台,當了從六品的御史,普通的小御史,連彈劾誰都得寫奏摺遞呈上官,然後才能上朝的那種。
在御史台待了八年的時間,對方這才外放到了江寧城當了知府,這個時候,他都已經年近五十了。
這個年紀,說實在的,外放實在是太過辛苦,要是身體不好一點,前去赴任的路上就有可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