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是陸雨寧從一開始就算計好了的。
怎麼說呢,蕭建軍是三個兒子之中最小的那一個,他沒有多少建國前的記憶了,印象中的都是家裡過得很舒服,世界很太平的記憶。
所以,他就被養的格外自私。
並不是說原主和蕭紅文兩人故意的,而是兩人都忙著工作,將孩子交給託兒所,託兒所或者是老師,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時盯著,回到家,累得半死的原主和蕭紅文能問一問對方在學校的事兒就算不錯了,真的做到事無巨細,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說蕭奶奶?
她年紀都那麼大了,戰亂的那些日子也受過不少罪,原主和蕭紅文都不想麻煩她老人家。
因而蕭建國三兄弟都是原主自己帶大的,到了年紀就送去託兒所和學校。
而原主呢,一向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力降十會,不聽話?揍一頓就好了!
蕭紅文倒是會教他們道理,可道理是道理,他們聽不聽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所以,蕭建軍這樣的性格,原主都想不通是怎麼養成的。
可人的品行本就只能是後天引導,至於能引導出啥樣,那就真的看各人的天資了。
至少,蕭建軍有一點還是很清醒的:他現在還不夠強大,需要靠著家裡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這才是他現在這麼老實的原因。
換句話說,要是以後他變得強大了,那陸雨寧這個當媽的話就不好使了,更別說上手直接揍了,根本不可能。
這便是人性。
而蕭建軍比之蕭建國和蕭建黨更為自私和利己,蕭建黨好歹還對親媽有點子孝心——再怎麼說,該給老人家養老也是要養的,給錢或者啥的都行。
讓他伺候?
那也不可能。
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陸雨寧正是看穿了這幾個半路好大兒的品行,這才有了現在的這些表現——其實也是不好崩人設。
原主就是這麼個脾氣,她突然改變了,只會嚇到別人。
不過現在,她也在慢慢改變了。
最大的改變就是,她對家裡的掌控力更大了!
更加一言堂了!
其次就是,她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機會去「學習」了。
紡織廠這邊辦了個進修夜校,只要是想要進修的職工,都可以去報名上課,就是每天下班之後還得上兩個小時的課,好些人都不想去。
不過陸雨寧卻很是積極,第一個就去廠辦報名了。
廠辦的文員小張還奇怪呢,「嬸子,您真的要去上廠里的夜校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