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攜太子過來請安,不過是為著一個孝字,想借太子緩和與太皇太后的關係,求教倒在其次。
哪知道太皇太后信心滿滿,還真有合適的人推薦,便問:「是哪一個?」
太皇太后也沒賣關子:「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圖海。」
是他?圖海其人確如太皇太后所說,能文能武,極有韜略,康熙不是沒想過用圖海。可圖海是極力反對撤藩的,還因此被申斥過,讓他不免有些猶豫。
太皇太后也知道圖海當初極力反對撤藩,曾經在朝堂上出言頂撞皇上,皇上心裡彆扭著呢。
可大敵當前,朝廷可用之兵都壓在了南邊,這時候對上蒙古鐵騎,必須一擊即勝,否則必成肘腋之患。
「皇上若不方便,便由我來出面與圖海說。」太皇太后笑著用了一個激將法。
就怕年輕人面子酸,才罵了人家,沒過幾日又要用人家,皇上拉不下臉來。
康熙明知是激將法,還是道:「前朝的事,不敢勞煩皇祖母。」
太皇太后笑眯眯的:「皇上能想通就好。」
皇上長大了,早已不是那個因為朝臣一句頂撞,回來氣得飯都吃不下的少年天子。
她終於可以放心地退下來了。
等太子換好尿布,太皇太后又趴在炕沿上逗弄玄孫去了。
因為反對撤藩遭到申斥,還差點丟官罷爵,圖海一怒之下稱病。
本來是裝病,可隨著三藩之亂愈演愈烈,圖海真氣病了。
他早年打過仗,腰上和腿上都有舊傷,這一病連舊傷也跟著湊熱鬧,等皇上想起他找他談工作,圖海連床都下不來了,是被人抬進乾清宮的。
「事已至此,皇上讓臣領兵,臣自當盡力。奈何臣這一身傷病上不得馬,拉不開弓,恐怕要讓皇上失望了。」圖海雖是禮部尚書,卻也知道朝廷的可用之兵都在南線,北方空虛。
讓他領兵,兵在哪裡?
且他心中對皇上有怨念。
當初若非皇上一意孤行撤藩,吳三桂也不會反,事情也不會鬧到如此地步。
其實圖海不是反對撤藩,而是反對立刻撤藩。
三藩以平西王吳三桂為首,吳三桂如今已經年過花甲,還有幾年活頭?等吳三桂一死,世子吳應熊人在京城,西南必然群龍無首,到時候朝廷再行撤藩,便是三藩反了,又能翻起多少浪花。
可皇上根本聽不進去,以養不起三藩為由,執意撤藩,才有今日之禍。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圖海力諫無果,心早隨著病痛涼了大半,況且以他現在的身體條件,確實無法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