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院政敢這樣說,除了民間一直有這個說法,太醫院也派人到疫區採過樣,拿到了第一手數據。
康熙本人也深有體會,他三歲染上天花,臉上留疤很少,顧問行只比他晚幾年,滿臉都是。
仔細看過胡院政遞上來的摺子,康熙覺得可行,便想在民間推廣,結果只在朝會上提了一下,文武百官都不買帳。
就連三藩反叛,一直站在他身後,看著他的臉色搖旗吶喊的明珠,都跟著沉默了。
郝如月也沉默了,她只知道康熙皇帝推進了民間種痘,卻不知種痘原來是年紀越小越好。
別說才過周歲的奶娃娃,便是現在太子兩歲多了被拉去種痘,她也會擔心。
總想再觀望一段時間,看看別人家孩子種痘之後的效果。
可若是所有人都這麼想,沒人願意做出頭鳥,種痘怕是要涼。
種痘雖然是好事,民間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皇家和官員家都無人敢嘗試,百姓自然不會拿自己的孩子冒險。
畢竟天花實在太可怕了,得上便是九死一生。
皇上只說推廣有些難,郝如月卻猜到阻力應該不小,不然也不能讓皇上愁到吃不下飯:「皇上,這事恐怕要有人帶頭啊,且帶頭的人最好出自宗室。」
皇家都豁出去了,足見皇上的決心,朝臣們便是再不願意,也不得不跟上,王侯將相家的小孩子都不怕,在民間推廣就容易多了。
「你這話倒是與裕親王所說不謀而合。」其實這才是讓皇上吃不下飯的原因。
「前些年,宮裡的孩子多留不住,太皇太后讓欽天監算過,打算從宗室抱養一個健康的孩子來沖喜。」
說著皇上自然地牽起了郝如月的手:「可巧裕親王和恭親王府上各得了一個小格格,生下來都很健康。那幾年裕親王與朕一樣,連失了好幾個孩子,剛出生的小格格算是他的長女,而恭親王已然有了一子一女,太皇太后便想抱了恭親王的女兒進宮養著。」
那時候宮裡正在鬧天花,恭親王舍不得自己的女兒進宮送死,嘴上答應,卻遲遲不肯將女兒送來。
最後還是裕親王福全送女入宮沖喜,這事才算了局。
至今外界也不知道養在太皇太后身邊的大格格不是恭親王的女兒,而是裕親王的長女。
當時皇上問裕親王是否捨得,若舍不得便不沖喜了,反正他不信這些。
裕親王堅持,紅著眼圈說,什麼都沒有皇上的子嗣重要,能進宮沖喜是大格格的福分。
還求他不要告訴太皇太后,免得惹她老人家生氣,也不要責怪恭親王,傷了兄弟之間的和氣,惹人非議。
此時天已經全黑了,借著夜色的掩護,郝如月任皇上牽著她的手走回寢殿:「裕親王是個好臣子,更是朕的好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