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大人是有才之人,江南也是富庶之地,才俊輩出,能外放很好。」
見博爾濟吉特氏眼睛都是腫的,郝如月猜她多半不想去。畢竟博爾濟吉特氏出身蒙古,不管是娘家人還是能庇護她的堂姑母太后娘娘都在北邊。
博爾濟吉特氏果然不想去,為此還專門挑了幾個妾室塞給納蘭,讓他帶去江南任上。可博爾濟吉特氏成親幾年肚子都沒動靜,不管是太后還是她的公婆,都不許她任性獨居京城。
「江南好是好,夫君很多好友都在那邊,可臣婦從小在草原長大,很怕住不習慣。」更怕江南花紅柳綠,迷了夫君的眼,看自己越發不像。
博爾濟吉特氏雖然決定要去,還是憂心忡忡。
成親這麼多年,便是她再遲鈍也看得出,夫君心裡有人。
哪怕時間過去很久了,仍然讓他難以忘懷,所以寫出的詩詞總是哀傷淒婉的。
她看不懂,也不想懂。
索性公公位高權重,婆母出身高貴,又是個閒不住的,每次出去赴宴都將她帶在身邊。
因大清始終保持著與蒙古通婚的習慣,即便皇上對蒙古姑娘不感興趣,後宮的蒙古妃嬪少得可憐,卻要求王公貝勒與蒙古頻繁通婚,因此京城裡的蒙古命婦並不少。
再加上博爾濟吉特氏本身也是個爽朗愛交際的,參加過幾次宴會便有了自己的圈子和要好的手帕交。
知道的自然比之前多。
嫁過來之後不得夫君寵愛,博爾濟吉特氏心裡很不痛快。後來聽得多了見得多了,也漸漸地適應了平衡了。
大約是夫君命格不好的緣故,也可能是忌憚她的出身,公婆對她都很和氣。便是她成親多年沒有子嗣,也並不肯催她,更不像別人家的公婆那樣,磋磨無寵無子的媳婦,拼命往兒子屋裡塞小妾。
府中上下也對她極為尊重。
再看她的夫君,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一歲中進士,是京城出了名的大才子,還因才名被皇上選中做了御前侍衛。
之前在馬房做主事,半年後便被公公托人調進了翰林院,還給皇長子成親王做了啟蒙的師傅。
更為難得的是,她的夫君少有才名,前途光明,人也生得高大英俊。除了對她冷淡些,簡直挑不出半點毛病。
所以每回博爾濟吉特氏因為夫君的冷淡向閨中密友抱怨時,都會收穫一片噓聲。
在別人看來,她的抱怨根本不是抱怨,更像是一種變相的炫耀。
更有人當著她的面大膽表白:「我願折壽十年,只求與納蘭容若春風一度。」
京城貴女如狼似虎,自家夫君又花名在外,嚇得博爾濟吉特氏有委屈都不敢跟外人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