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後來,她利用多爾袞把先帝托上皇位,先帝臉上的笑容反而不如從前多了。
那時候仿佛只有董鄂妃能走進先帝的心,後來董鄂妃病逝,先帝也跟著去了。
她以為那段不堪的歲月,是老天爺對她和先帝的磨鍊,結果走出來的只有她自己。
先帝臨死前都不願見她,她也滿心失望地沒去見先帝最後一面,權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
如果能回到她生福臨那年,她相信自己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先帝病逝後,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玄燁身上,玄燁並沒讓她失望。八歲登基,十四歲擒鰲拜親政,二十七歲平三藩,然後一鼓作氣準備收台灣。
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奈何他們祖孫倆相依為命那麼多年,攜手走過風風雨雨,到頭來卻落得一個貌合神離。
她與先帝和當今都是至親骨肉,卻不如皇后和太子這對繼母子感情深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也許蘇麻喇姑經常勸自己的那些話是對的,皇上長大了,該放手的就要放手。
罷了,她年近古稀,還能活多久。
只要帝後齊心,皇子們能夠平安長大,愛新覺羅家不至後繼無人,她便是死了,到地下也有臉去見列祖列宗了。
皇上的事,她不管了,皇后的事,她也不管了,都隨他們去吧。
後宮一派和諧,難得前朝也是。
今日早朝,朝臣們全都明顯地察覺到,皇上心情好,心情極好。好到聽明相和圖相吵架都聽得津津有味,唇角就沒壓下去過。
往日御門聽政,皇上總是板著一張臉。剛平了三藩,又要商議收台灣,全都是花錢的事,皇上能高興才怪。
而今天,早朝議題沒變,皇上卻變了。
「皇上,朝廷才平三藩,不管是軍隊還是民生都亟需休養,實在不宜為了彈丸之地,再起狼煙。」明黨有人站出來說。
早朝才開始,火藥味就很濃了。
「皇上,台灣彈丸之地,孤懸海外,應以招撫、綏靖為主,不宜大動干戈。」又一明黨出班啟奏。
沒錯,當年力主撤藩的明珠,現在對收台灣持反對意見。
說起明珠的發跡史,就不得不提平三藩了。
八年前,皇上要撤藩,以索額圖為首的索黨,堅決反對,主張和平談判,等熬死吳三桂,再考慮撤藩。
索相如日中天的時候,明珠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連內閣都進不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