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又是新的一年。
這一個寒冷的冬季,是百姓們過的最好的一個冬天,他們沒有因為吃不飽而半夜餓醒。
也再不用一家人,只穿一件棉襖過冬,誰有事出門就穿這件棉襖。
正常的收稅,讓他們不在家無餘糧,苛揖雜稅的免除,讓大多人家不再負債度日。
安初夏看著去年冬天她借糧食的人,自己去許良策他們幾家買了玉米種子,紛紛來請她派個人去指導種植。
安瑾辰得知妹妹當初的承諾,也找到一些去年的種糧能手,帶著他們去指導那些人種玉米,完成妹妹當初的承諾。
他們每到一家指導,都會被熱情招待,等他們回來的時候,不但沒有因為外出瘦了,而且還胖了幾斤。
這一年威縣的百姓也都全部種上了玉米,他們都後悔去年辜負了縣令大人,讓他們種植玉米的好心。
二月過後就是縣試,這次安初夏是主考官,站在縣衙大院的考場裡,看著了了無幾的考生。
安初夏想起自己考縣試的時候,那時候他們可是幾百個學子。
再看看這二十幾個考縣試的學子,安初夏覺得威縣的文風想要發揚起來,任重而道遠。
縣城考完一兩個月後,就是府試,威縣這二十幾個考生中,就兩個考上了童生。
安初夏幫著安排進了縣學。
為了鼓勵威縣的文風,安初夏在本縣實施了,科考獎勵制度。
哪家私塾教出一位秀才,老師和學生都能得到十兩銀子的獎勵,錢多錢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得到官府的獎勵,這也是一種光彩的事兒。
安初夏知道,科舉不是那麼好考的,她主要目的還是想讓有的人家,儘量送孩子送去讀幾年書。
讀書明理,出去找事做也能找一些輕鬆一點事,而且還不會輕易被騙,這是對子孫都有好處的事。
安初夏的心血沒有白費,當縣學裡那十三個童生,在去府城考完院試後不久,傳來有五個考上秀才的時候,整個威縣都沸騰了。
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哪一年,一次考上這麼多秀才。
白雲朵高興的流著淚,抱著安初夏,不停的說著:「謝謝,謝謝……」
她知道光憑她和縣學裡的林秀才,根本交不出來這麼多,考上秀才的學子。
百姓這一年也得到了大豐收,每家的糧倉都堆的老高,再也不怕餓肚子,還能賣了錢給家裡人做一身新衣服。
真正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光陰似箭,一晃三年過去。
整個冀北城,因為高產玉米的種植,這裡很少有人再餓肚子,百姓們都很感激把這種糧食,帶入這裡的威縣女縣令。
相傳她智勇雙全,不僅給無糧可食的冀北軍,及時送去大量糧食,還出謀劃策戰勝蠻人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