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年老以及婦女小孩被優先集中在A1a棟,這棟首先被建起來的半家庭半宿舍性居住樓里每家都有一個小客廳和衛生間,所有倖存者員工被徹底打亂,各年齡段的女性住在一起,位置偏上,基本位於三四五六樓。各年齡段的重病以及其他損傷病患則是一二三樓。
而男性把那棟每層2x8間,現高六層的A2純宿舍樓完全堆滿,這裡每一間「核准」容納20人的集體宿舍里都有兩個蹲坑。不管是A1棟還是A2棟都擠得有些無處下腳。這樣還住不下的統一「運輸」到附樓里搞大通鋪,之前這裡非常有先見之明的沒有做任何裝修,原本打算當做食物儲藏間的樓層完全變成「集中避難所」。
雲棲梔有次去檢查情況,看到那一幕的時候就聯想到了自己初中學校的食堂——她初中是在一所半封閉式學校上的,中午要求學生在校吃飯,不能回家,美名其曰「如果將午休和浪費在來迴路上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那每個學生都能提高30分」。所有學生早上來,晚上走,中午在食堂統一擠成沙丁魚罐頭。
最後每個學tຊ生有沒有提升30分雲棲梔還真的不清楚,因為沒過半年就被學生家長舉報到了教育局,名義用的是「學校強制要求學生在校消費」,自那以後雲棲梔在食堂里打飯的時候總算能吸到新鮮氧氣了,也總算不是肩膀擦著肩膀、手肘貼著手肘。之前每天都必定會有幾起學生與學生碰撞導致撒飯起爭執的情況也逐漸減少了。
要是形容得好聽些,也可以說他們像收穫季里攤開了鋪滿院子或者馬路邊的被曬的麥子粒。
更年輕的和壯年人自願把「比較好的地面」先讓出來,自己睡在拐角地上以及走廊地上,還哈哈大笑的表示這邊距離中央溫控更近更涼快更寬敞。
雲棲梔需要調控這四萬左右張嘴的日常消耗,都顧不得他們有沒有牙刷有沒有鋪蓋這樣的小問題了——吃飯才是大問題。
因為飯灶就那麼一層樓,人太多,就得24小時輪班做飯、輪班吃飯。這聽起來讓人感覺有點好笑,但確實就在現實里發生了。
大家都呆在室內沒法外出,所有人就都「空閒」下來,那麼從裡面尋找到會做飯的相對來說就容易很多。按照小分隊和中年隊的規劃,將這挑出來的幾百「廚師」分為四組,每組每日上班6小時,任務就是洗菜切料做飯。
然後倖存者按樓號、樓層和定時刷新的身份碼(APP內單人單碼)在規定時間裡去拿餐,不取沒有、錯過時間也沒有,除卻在APP內自己提交且把代碼轉給夥伴(自己的會失效),否則不能代領。
舉例說A1a的四樓至六樓的某戶到某戶在清晨六點鐘到七點半穿過中庭到附樓去取早餐、中午十二點到十三點半取午餐,下午十八點到十九點半取晚餐。
A1a一樓至三樓的某戶到某戶在清晨七點到八點半取早餐、中午十三點到十四點半……以此類推。